【三峡日报】刘素芳:稻田养蛙收入过百万

2019-08-26 09:19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明明 通讯员 黄翔宇 陈凡

仲夏时节,荷叶亭亭,稻田青青。在宜都市王家畈镇双河桥村的稻蛙共生养殖基地里,蛙跳如飞,蛙鸣如笑,为宁静的山村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而这“风景”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艰辛付出,她就是当地有名的“养蛙女”——刘素芳。

在外打拼多年且事业有成的刘素芳,2018年毅然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她的“养蛙”之路。

要营造适宜蛙类生长繁洐的生态系统,最大程度还原青蛙生长的原生环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为此,刘素芳聘请专家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将基地建在双河桥村八组,“因为这里山清水秀,且有一股山泉水从此经过。”刘素芳说。

位置确定了,她投入80万元承包了31亩地。建围栏、筑泥坝、引山泉……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之后,2019年3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素芳在稻田里投放了600余万只蛙卵,正式开启稻蛙共生生态养殖的创业征程。

“我养殖的黑斑蛙是农村最常见的野生青蛙,有些地方也称田鸡。”刘素芳介绍,青蛙从卵孵化开始到成蛙,需要4个月至6个月时间,从投放蛙卵开始,她一天要在基地待20个小时左右,日夜观察巡视。“投食的时间、食物的质量、水质的变化等,每个环节都关系着青蛙的存活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悉心照料、日夜守候,刘素芳的养殖基地迎来收获的季节。“青蛙能养到20%的成活率就蛮不错了,但我们今年的存活率达到了70%左右。”刘素芳说,一亩田能出产成蛙2500公斤以上。目前成蛙已经上市,除了有经销商回购以外,每公斤50元的价格也吸引了大批客商和游客慕名而来。“目前基地已销售成蛙万余公斤,销售额35万多元,田里还有2万多公斤的蛙,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00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打算将养蛙产业在村里推广,为村民免费提供苗种及技术支持,带领他们共同致富。”谈到未来的发展,刘素芳说。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92/201908/39851c5f4f04172e5e69a819fbf11a41.jpe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RftrhMgwnLgqF4IA","timestamp":1755149533,"signature":"8018333001f2382c773d0d427a4e02b9dffeb6e5","link":"https:\/\/m.hbyidu.com.cn\/p\/11870.html","desc":"\u3000\u3000\u3000\u3000\u4e09\u5ce1\u65e5\u62a5\u5168\u5a92\u8bb0\u8005\u9093\u660e\u660e\u901a\u8baf\u5458\u9ec4\u7fd4\u5b87\u9648\u51e1\u3000\u3000\u4ef2\u590f\u65f6\u8282\uff0c\u8377\u53f6\u4ead\u4ead\uff0c\u7a3b\u7530\u9752\u9752\u3002\u5728\u5b9c\u90fd\u5e02\u738b\u5bb6\u7548\u9547\u53cc\u6cb3\u6865\u6751\u7684\u7a3b\u86d9\u5171\u751f\u517b\u6b96\u57fa\u5730","title":"\u3010\u4e09\u5ce1\u65e5\u62a5\u3011\u5218\u7d20\u82b3:\u7a3b\u7530\u517b\u86d9\u6536\u5165\u8fc7\u767e\u4e07","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