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在天平山

2020-01-06 15:36  

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陈华侨)天平山是位于宋山南麓的一道山岗,顺着清江奔走数里后停下脚步。作为武陵山余脉的一部分,它为保护清江的圣洁,从渝鄂湘黔交汇处跋涉千里而来,在距三江交汇的不远处,终于费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缓缓躺下身来,融入大地的怀抱。山顶多有高大的乔木,伸展的枝条在风中摇摆,仿佛是与清江作的依依惜别。

在古时候,这里被称为“枫香山”,因山间零星生长着芬芳馥郁的枫香树而得名。晨风从山林间吹过来,空气里弥散着枫香树特有的香气,如丝如缕,沁人心脾。每到深秋时节,山林间枫香树的霜叶灿若红霞,或点或片,在满山的苍翠间闪烁着诱人的光彩。

盛唐时期,佛教兴盛,有高僧云游至此,西眺群山肃穆苍莽延绵相接于天,东望三江汇流奔涌远去与地相平,山南泉水淙淙而去而河水澄静,山北林风习习而来而民风淳朴,遂结庐为茅,化缘建庙,此天平寺之始也。相传,曾有夜值僧人,天明时刻停敲木鱼,打开庙门,见东方旭日初升,朝霞满天,七彩云霞簇拥着一团白云,如坐莲观音,慈眉善目,俯瞰人间。僧人诚惶诚恐,立即五体投地向东朝拜,等再抬头,霞散云开,天地茫茫,静谧祥和,恍如隔世。又传,有高僧大德筑坛讲经,口吐莲花,玄妙动听,善男信女右绕三匝,闭目静闻,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太阳西坠,落到远山背后,晚霞散在起伏的山脊上,映出群山金色的轮廓,或如卧佛,或如尊神,山间人家,灯火初上,若明若暗,若远若近,抬头西望,僧众皆惊,极乐世界,如在眼前。据说天平寺正殿大门两边,曾有一副对联:“木鱼敲天明,七彩云霞迎观音;真经诵平西,万家灯火拜佛神”,便是对天平寺的两次奇遇的记述。

天平寺的晨钟暮鼓,随风传扬,经声梵音,萦绕山林。山似乎有了灵性,百鸟入林鸟鸣如歌,百花盛开花海如潮;水似乎有了灵性,细流涓涓丝连萦络,泉声潺潺悦耳怡心。枫香山下,民众四聚,开荒拓土,房舍田园,井然有序;天平寺中,庙宇宏阔,香火鼎盛,信众游人,络绎不绝。长此以往,枫香山的名字渐渐被天平山所替代。

天平山下,原有一条小河,由天平寺旁的山泉小溪汇集而成,水色清澈透明,水味醇厚甘洌,水势温顺延绵,有姚姓人家沿河而居,故名姚家河。小河沿山脚缓缓流淌,滋润着河边的茅草野花,滋养着山下的桔园桑田,最后默默汇入清江,不见踪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延至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天平盛景,消散无形,姚家河水,喑噎无声。再到清末民初,专制腐败,民族衰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疾风知劲草,乱世出英雄,1899年,姚百川出生于天平山村。小时候,他在山林间打柴拾菌、在清江上摇船过渡、在私塾里识字开蒙,天平山清江河的山魂水性以及古往今来,溶入血脉。再大些,他目睹了乡公所里乡绅恶霸横征暴敛的惨烈,见识了宜都城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的血腥,遇到过清江码头黄毛商人的霸道,黎民之苦世道之暗民族之衰,铭记心头。因懂得而慈悲,因慈悲而勇敢:他忧国忧民,发奋读书追求真理,探寻富国强民的道路;他身体力行,放下教鞭投身革命,发动反抗暴政的农民运动;他临危不惧,直面革命低潮,筹建“宜都惨案后援会”,千方百计救援遇险同志;他知难而进,承受白色恐怖,以教书为掩护,保存并播撒革命火种;他视死如归,笑对严刑拷打,宣讲救国理论于庭审之际,高呼革命口号而慷慨就义。他的内心深处,有山的坚强,有水的柔韧;他的理想尽头,是大同天下,是自由精神。牺牲后的姚百川,又回到了清江边上的天平山,29岁年轻而伟岸的身躯,被安葬于松柏林间。英烈墓地,由政府拨资修整,虽简单朴素,但肃穆庄严。

我曾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又一次寻访天平山,写下一段有关姚百川的文字——我听说过你的故事,我读过纪念你的短文,为了祭奠你,我从清江的尽头出发,沿江堤逆水西行来到天平山下,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穿过村庄,穿过桔林,从澄净的池塘边走过,从高大的水杉树下走过,从葱茏的香樟树下走过,从铺满黄叶的石阶上走过,在绿树环绕的半山腰上,找到你长眠安息的地方。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空隙洒在墓草之上,微风轻抚林梢秋叶缓缓落在墓地周围。我想拔除你坟莹上的野草,但我怕打搅你的沉睡;我想扫去你墓地边的落叶,但我怕惊扰你的安宁。我默默伫立在你的墓碑前,我用心品读你墓碑上的每一个文字,我双眼变得模糊,脑海里,你为革命奔走、为信仰献身的一幕幕身影,却清晰可见……

姚家河从天平山融入清江,再流入长江,最后汇入东海。在距长江入海口不远处,也有一座天平山。这座姑苏城外的天平山,因埋葬着千古名臣范仲淹而闻名,也是观赏红叶的赏枫胜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抱负,如漫山红叶一般,历经沧桑,穿透时光,让后来的登临者心潮澎湃。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之天意?又有谁说得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抱负,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及彼心心相通。

我曾在天平山上采摘一片枫香红叶,阴干塑封,制成书签,珍惜如玉,保存如新。枫叶书签,如红花一朵,如旌旗一面,虽历雨雪风霜,方显血性丹心;虽是草木无言,却含思绪万千。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是天平山的幸运;“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跟我一样的朝拜者的幸运。

《庄子·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平山是安宁的,不因历史的盛名而自负;不因烈士的英名而自恃;不因坚守乡村的平和而自卑;不因远离都市繁华而自馁。天平山是从容的,山林草木,枯荣有序;路边野花,应时而开;林间鸟语,隐约可闻;山周田园,瓜果飘香。天平山是祥和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邻里乡亲,笑脸相迎;山下村居,错落有致;门前池塘,鱼游蛙鸣。天平山是美好的,山色苍翠而悦目,清江澄碧而净心,天空蔚蓝而空灵,林风温润而清新。

天平山的美,是“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是“悠然见南山”的自在之美,是“宁静以致远”自由之美。“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然而无物化的美,朴素而无矫饰的美,美的真挚,美的纯粹。这样的美,才是天下至美。

(编辑:向姝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