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乡愁 展新颜——红花候船室的“前世今生”

2020-09-27 16:46  

“红花套那个咦哟喂,好地方那个哟咦耶,轮船那个靠来,汽车那个跑……”9月24日晚,望着沉寂许久又逐渐热闹起来的红花侯船室,红花套社区74岁的老人董德栋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哼唱起了年青时谱的歌。

黄金时代: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红花候船室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曾是318国道进川必经之路,大家在此买票、候船、上船。

“红花候船室是1953年建成的”,红花套社区退休老书记李光明老人回忆道,“由于清江不能行大船,咱们红花是进长阳的必经之路,去往沙市、武汉的轮船都在这停靠。”

“那时候,长阳主要出入方式就是从这里上船,就连当时的长阳物资局、商业局、粮食局等单位都在候船室周边‘安营扎寨’,走客行船,热闹的很咧!”董德栋自豪地说道。

上个世纪的“东方红”汉宜班、“鄂城”沙宜班,“清江一号”“清江二号”等等客船都是在这靠岸、离岸。长年累月的迎来送往、装货卸货,让候船室成了周边县市的重要枢纽。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使得该地临街饭馆、商铺、旅店,随之一应俱全,正如歌里唱得那样,“红花套、真热闹,轮船靠、汽车跑……”

再绽芳华:丰富生活、“圈粉”居民

随着时代变迁,长江大桥、高速公路、火车高铁等等的建成,交通飞速发展,候船室逐渐“冷清”下来。

“去年,因候船室年久失修,宜昌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拆除它。我们得知后,经镇政府、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他们协商沟通,最终同意保留下来,并由我们来管理维护。”红花套社区党总支委员唐强告诉笔者。

随后,红花套镇政府投资10万元,将侯船室修旧复原,充分保留原汁原味。如今,再走进候船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黑板上保留着航运班次,大厅摆放着居民捐赠的木制桌椅……白天作为来往乘客歇脚、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晚上又变成为电影放映厅、广场舞的活动阵地。这里,已成为了老人追忆往事、年轻人留念打卡的“网红地”。

“老旧破的闲置建筑转变成群众精神文明活动新阵地,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尝试。”红花套镇党委宣传委员秦青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细化措施,继续完善镇、村、组三级文明实践阵地,极大丰富百姓日常文体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通讯员 梁仲哲 刘静)

责编:喻姣阳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92/202009/ff6f45de87c5bf6d6202d1a71f92e710.jp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e7V33nG8nVvrRZbU","timestamp":1745753480,"signature":"53d993ac06a3e4dfc46982a5461fcad7333bf045","link":"http:\/\/m.hbyidu.com.cn\/p\/23801.html","desc":"\u5982\u4eca\uff0c\u7ea2\u82b1\u4faf\u8239\u5ba4\u5df2\u6210\u4e3a\u4e86\u8001\u4eba\u8ffd\u5fc6\u5f80\u4e8b\u3001\u5e74\u8f7b\u4eba\u7559\u5ff5\u6253\u5361\u7684\u201c\u7f51\u7ea2\u5730\u201d\u3002","title":"\u7559\u4e61\u6101 \u5c55\u65b0\u989c\u2014\u2014\u7ea2\u82b1\u5019\u8239\u5ba4\u7684\u201c\u524d\u4e16\u4eca\u751f\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