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基层实际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松宜矿区抢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系统治理,切实将治理难点转化为修复亮点,将治理能力转化为转型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矿美兴业、矿美人和”的绿色发展之路。
重新修建的观景平台,栽上可供观赏游玩的果树,将废旧矿区民居打造成具有仿古风格的房屋,连日来,正在进行煤矿生态修复工程的松宜矿区管委会猴子洞(581)矿区机器轰鸣,忙碌的施工场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破败不堪。
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现场负责人王爱华告诉记者,之前来的时候,这边都是荒山,杂草丛生,原来老矿区采煤之后只有一片废墟的景象。
猴子洞矿区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工矿区,长期的采伐导致废渣积体变形破坏、滑坡地质灾害、废弃工矿场地压占土地。今年6月,作为松宜矿区12个生态恢复区之一,猴子洞煤矿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对4.78公顷的废弃渣堆进行生态修复,对12.92公顷的废弃工矿地进行整治,切实把废弃矿山治理成绿色景观亮点,将脏乱差环境整治成舒适宜居点,从而改善矿区人居环境,打造山青水美新矿区。
王爱华对项目改造已经有了自己心中的一幅图景,“这个项目改造完后有两个亮点,一是工矿风的延续,以仿古青瓦的工艺进行外立面的处理和工矿场地的建设,延续矿区文化,二是采摘园,主要为巫山李子、桃树、樱桃,整体是采摘园的设计理念。”
即将披上“绿色”新装的猴子洞(581)煤矿只是松宜矿区退“黑”转“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松宜矿区抢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机遇,通过申报“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项目”,计划经过三年时间对松宜矿区“七矿三河两区”共12个生态恢复区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力争将昔日的泥瓦烂地打造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干涸河道变为景观岸线,废弃渣堆转为建筑材料,塌崩危岩变为蔚然青山,废弃污水成为生态绿水,全面打造绿色矿区。
松宜矿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曦认为,矿区退“黑”转“绿”既是产业转型,也是人居环境的提升,“将原有的黑色地带打造成生态绿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矿区地质灾害问题,新增的经济林地和休闲绿地为矿区绿色转型奠定基础,切实提升矿区居民的幸福感。”
松宜矿区坛子口社区居民彭先锋切实感受到矿区环境转变带来的幸福感,“现在整个社区,不论是居民户,还是公共厕所,都是很干净的,我们感觉非常好,有这样的环境我们非常满意。跳广场舞的,散步的,还有走路的都很多,基本上跟城市差不多。”
目前,松宜矿区已整治完成鸽子潭等3处废弃工矿地9.6公顷、废弃渣堆4公顷,完成干沟河、陈家河、尖岩河河道清淤14.5公里、27.2万立方米,河道加固5420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9.5公顷,治理陈家河破岩垴崩塌危岩1242立方米,护坡绿化390米,地质灾害点实现“应绿尽绿”。矿区还以试点工作为契机,统筹推进矿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结合特色文化,弘扬传承工矿精神。
“未来几年,我们将围绕‘升天治理强基、产业发展壮骨、资产收益造血、矿山文化铸魂’这一主线,将‘矿山复绿’列为重点目标,以绿打底,加速矿区转型发展。”倪曦表示。(宜都融媒记者 吴瀚 刘瑞)
责编:李虹 向姝
审核:黄金波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