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记者 朱敏 谢贤)“大班额”“择校热”“城区挤、农村空”等难题,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教育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县域教联体”,建设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共建共享的“宜学之都”,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面 ,我们按照活动安排中分配的任务进行教材疏通,首先有请陆逊中小学的闫函老师为我们做《落花生》一课的教材解读……”9月7日一大早,一场由城区学校陆逊中小学牵头,3 所农村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联体线上备课正在举行。四所学校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教材解读、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研讨,推进教学融合。
据陆逊中小学校长周祖国介绍,通过数字教联体,他们定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以此提升薄弱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我们坚持每个月开展一个主题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大练兵赛课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我们教联体学校内教师的整体水平。”
一所城区学校牵头,多所农村学校加盟结对,“抱团”成长,全市组建了“5421”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初中、小学、幼儿园、高中分别组建5个、4个、2个、1个发展共同体,覆盖面达100%。在教联体内,各成员学校教师定期开展交流轮岗、师徒结对、校际教研等活动。
五眼泉中小学教师吴峰今年被安排到陆逊中小学进行交流,“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我作为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的文化底蕴,学校举行的推门课、教研课,老师们能坐在一起通研教材、一起探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去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联体建设打破教师交流壁垒,集团化办学实现校园管理提升。目前我市21所学校融入7个集团办学,推进“一个法人、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模式。
潘家湾土家族乡中心幼儿园是宜都市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分园之一,园内除了独有的土家族办园特色,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都与30公里外的城区幼儿园保持同步。
潘家湾土家族乡中心幼儿园执行园长李鸿燕认为这样的举措能够实打实拉动农村教学的质量,“我们和集团几所城区幼儿园实行同样的保教常规管理,同样的师资培训考核,还按照和城区一样的标准推出了带量食谱,保证每周不重样,孩子们远在山乡就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的保育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强师资、优管理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三年投入3亿元改善城区学位,投入5000万元改造27所“乡村温馨校园”,濒临停办的十里铺小学等8所薄弱学校重获生机。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足额保障教师待遇并向农村倾斜,足额补助农村学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我们的教联体建设目前已纳入强县工程,融入了乡村振兴战略,7个教育集团和12个学校发展共同体覆盖城乡,教联体内实施人事管理、经费保障、教学课程、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五统一’,有力推进了师资共享、资源共建、学生共育,全市中小学大班额完全清零,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8%,有效破解了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华表示。
(责编:李忠益 李虹 审核:向姝 党艳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平台注明"宜都融媒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都融媒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②凡本平台来源注明"XXX(非宜都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若投稿,或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发送至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