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德
缘于性情,疏于冷峻,我喜好幽默。
何谓幽默?大众化理解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现象。在我眼里,人可以产生和发现幽默,动物植物也经常制造幽默,就连看似缺少生命特征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丰富的幽默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
脑子空乏其幽默的理论积累,但我具备关注和欣赏幽默的潜质。儿时开始,我便热衷于观察身边的有趣景象:天上的云彩变得像飞马或小丑,放牛娃在牛背上倒立,夏天能一个猛子扎进池塘,秋天上树摇落板栗,冬日钻进雪盖的竹林里捉鸟……
童年寻乐往往来自于模仿。见别人骑牛、骑马,没那牲口就突发奇想,试着骑羊、骑猪,结果是洋相百出,甚至糟糕透顶,不是玩了个“嘴啃泥”,就是出现“倒栽葱”,惹得围观小子扑哧大笑。
至今回味起经历过的事仍忍俊不禁,有时还夜现惊奇的梦。记得有一次,为了多掰下几粒板栗,竟攀上树梢差点没法下来,害得大哥放下手中的活儿前来搭人梯救援;还有一次,我用自制的小火枪打鸟,结果枪响鸟飞,反倒被枪管后喷的火焰灼伤了自己的小手……
人类幼崽的冒险精神和幽默感是天然而成的。
侄儿四五岁时,简直就像我的“尾巴”,你想甩掉都难。一个夏日,头顶火一般的艳阳,侄儿拖一竹棍,随我去村头加工坊碾米。肩挑数十斤稻谷的我,正大步流星赶路。小家伙不紧不慢地,屁颠屁颠光着脚丫“啪啪”追在我身后。
忽然,几声尖叫吓得我赶紧撂下担子紧握扁担回头跑去。原来,一只小狗撵上小子,冒犯了他的右脚后跟。我忙蹲下握住侄宝的小脚细细查看,幸好没事,只在后跟茧皮厚的部位留有几道牙痕,并无破皮伤口。虽有被牙掐的痛感,小家伙却没哭,只是一阵苦笑。
我放心了,捏着侄儿的脚后跟猛吹一口气,逗他:“这是什么皮,咋这么硬咧?”侄儿对曰:“是老陈皮,连狗都咬不动!”
孩子的幽默感培养,是开发智力、建构智慧的途径之一。我家还有几位自幼充满幽默色彩的后生,一些有趣的小事让我至今难忘。
两外甥相差一岁多,小时候既淘气又可爱。盛夏的一个傍晚,兄弟俩蹲在一盆洗澡,旁边茶几上,摆放着两筒都被撕开的饼干。
弟下水前瞅一下还剩着的饼干,警告哥说:“不要碰我的,我开始洗脸了!”不说没事,这一说倒暗示了哥。悄然间,哥趁弟洗脸那一瞬间,快速转身,闪电般抽出几块饼干放进嘴里。
哥有心计,不是单吃弟弟那一包饼干,而是从两包各抽几片,造成两筒饼干高度持平的假象,不计块数很难判断哪包被“偷吃”了。
弟洗脸后迅速回头,先盯着哥的嘴审视一会,再用眼光认真扫视饼干,比较一下高度后自言自语道:“嗯,这回还算自觉,没吃我的!”此时,哥强忍着笑,嘴里正塞有弟的“指标”没来得及吞下。要是被发现,小哥俩准会干架。
平静的校园生活,也是儿童制造幽默的“天堂”。具有一定智商和情商的孩子,纯如山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喷出新的幽默。
一日,去给二年级娃上课。讲到祖国科技迅猛发展,我引用了神舟飞船、“玉兔”追月,还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下课后,一个小女孩急匆匆挤到我面前追问:“老师,你是不是科学家?”
我笑着反问:“你为什么觉得老师像科学家?”
女孩直言不讳:“那你怎么会‘懂天’呢!”
乡民嘲讽夸夸其谈者,往往贬用“懂天神”绰号。所以,上面的话放在成人的语境来理解,的确话中有话;但小孩一本正经发问,应是出于对老师、对未知领域的感佩,当属童言无忌式幽默。
早前曾遇一聪明男孩,他在玩耍中以另一种幽默方式,授给我一条终身铭记的训词:要想别人“信真”,必先自己“真信”。
当时,男孩正玩一个废旧液化气打火机。这种打火机靠压电材料引燃内置燃气,一旦液化气遗漏或耗尽,打火机便被丢弃。小男孩好奇,掰开机罩不停按压机头,还对着手指不断释放电火花。
见他玩得神情自然,我觉得奇怪,便蹲下问他:“电火花击中手指,你就没有麻手的感觉吗?”
“不会麻手啊,你看,啪啪……”说着,男孩重复演示给我看。
见他未显丝毫不适,我自然地伸手去试探。小男孩转身对着我的手心“啪啪”几下按压,顿时我被微电流刺激得本能地缩回手。
“谁说不麻手,好啊你忽悠人!”我遇上一种莫名的尴尬。
哈哈大笑之后,男孩面授机宜,神秘地对我说:“要别人相信不麻手,自己就要忍受被麻的感觉,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顿悟孩子的话,感觉他就是一老道的师傅。
的确,现实生活中,人的智慧大小是无法以年龄定论的。由此,我对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传递的信息,有了更新的认识。
再说一群孩子“懵吃”月饼的趣事。数年前的月饼是稀罕物,大小、甜度都不及当下月饼。那年中秋,亲戚家聚拢四五个娃,他们都从老人那里领得一份普通月饼。
正品尝着甜美的滋味,其中一位略大的女孩,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宣告”:可以帮众弟妹设计出各式个性化“月亮”来!
一时间,众孩停吃,纷纷争着将手中的月饼伸向姐姐,请她“舌锯”出月亮来。狡猾的姐一阵狂吃,几个弟妹还竞相炫耀自己的“月亮”好。只有一个男孩,发现月饼被吃了大部分,仅剩一轮“弯月”,有点愣愣地挠着后脑勺走开……
幽默源于自然,乐趣无处不在。
图片来源网络
我爱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类节目,乐意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魅力,更留意那些有生命、无生命的精灵带给人类的快乐。
“国宝”大熊猫可谓幽默高手。像孩子一样,大熊猫戏耍起来无忧无虑:时而爬树而卧,时而荡起秋千,时而相拥打滚,时而追缠饲养员,模样憨态可掬,令人捧腹。
“屎壳郎”昆虫推粪球曾有感动世人的一幕:一个被推了许久的粪球,忽然扎进途中的小树枝上。它没有放弃,而是尝试着从四面不同的方向用力,最后顺着枯枝反推终将粪球“取下”。
还有,牧羊犬双双夹击野猪操演“生命加速度”,黑熊站立如拳王般“对打”,考拉率众小子“开火车”一溜烟撤离,海狸建沙漠“拦水坝”等等,吸引无数人陶醉于不可穷尽的自然幽默之中。
感受幽默的同时,亦能启迪人敬重“挫折无需叹息”和“柳暗花明”的信心与力量,激励人培育“前进没有顺道”“泪水引人坏笑”的豁达品质,鼓舞人披荆斩棘、共克时艰、开创未来。
银屏、抖音、快手等载体,推送无数世界幽默之精华,着实令人大开眼界;而身临其境的惊骇体验和感受,更让人没齿不忘。
早年间一个暑夜,我抱着生病的女儿趁着月色仓促回家。进入离家不远的山弯小道处,一只被家犬撵急慌不择路的野兔,忽然冲我飞奔而来。根本不及躲闪,肥兔猛然蹦高与我迎面撞了个满怀。
女儿扎进我怀中,一时吓得没敢叫出声来。恍惚间,我感觉衬衣上有湿漉的血液,原来是孩子头上的脓疱被蹭破。说来有趣,女儿的疱疹清洗几天后竟愈合了。这可算是一个祸福转换式“幽默”。
幽默遍布大自然,趣味生态多姿多彩。
图片来源网络
几年前,我到大连旅游见过老虎滩景点附近的“鸟山”,第一次观赏到那么多富有灵性的小鸟,近距离体验鸟式“幽默”。
看上去羽毛漂亮的鸟儿,个个身怀绝技。它们学会踢球、学会走钢丝、学会溜冰、学会骑踏板车,最幽默的要数那几只能从观众手中“叼钱”的鸟。它们不仅具有分辨真假的能力,还能判断大小,遇上小面额钞票它还不理,调头转向去取大面额钞票呢!
除了动物的幽默灵性,不少植物也能给人带来幽默的享受。郁郁葱葱的荷田,盛夏的荷花与莲蓬相互依偎,构成“少女梳妆”图案;自然生长的棒槌南瓜弧卧圆形南瓜之上,远远望去就是一部“座机电话”;深秋地里的红薯,“母子拥抱”的构图并不罕见;冬天里的“人型萝卜”,不但形态酷似于人,而且还显示出男女有别。
貌似没有生命的自然景观也不乏幽默。张家界迷人的宝峰湖岸边岩石,“猪八戒受训”“孔雀开屏”等吸引中外游客。家乡古潮音洞口勾勒“天狗食月”图,惟妙惟肖,与绿色风景浑然天成。儿时在外婆家后山石林,有一斜生的马背石被我戏称“跪地马”,每至必骑。
生活不乏幽默,社会主流乐观向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同色彩的世界,在强大的科技信息背景下,我们随时可能被意外的事件所迷惑,也随时可能被偶现的幽默所惊喜。
网上曾曝一趣事:国内某地出现一只奇龟,喜欢上了新闻联播。这龟颇有灵性,对其他节目没什么兴趣,但只要播放新闻,它就会爬上盆沿伸长脖子观看。更有趣的是,它钟情于男主持人的节目。
网友跟帖追问:“谁能破解,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随后网友打趣:“经研究得出结论,此乃雌龟一枚!”
杂侃幽默,多一点笑声,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潘祖德,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散文学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都市故事学会副主席。勤于思考、勤于练笔,探访美丽乡村、感悟百姓生活;部分作品散见报刊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