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宜都市召开“五一”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刘传东 摄
去年以来,宜都市总工会以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为契机,以“五强”(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为目标引领,以“小三级”工会建设为抓手,探索实施“五共五强三覆盖”工作法,落实“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机制,让基层工会干部成为服务活动主角,让职工群众成为工会活动的主角,两江大地奏响工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坚持政治“高位”。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学习传达省、宜昌市总工会相关会议精神,研究出台《宜都市劳动模范管理办法》,坚持推动市政府与总工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工会工作。全市601个工会组织70000多名职工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争当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主力军。
唱响工会“高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车间“10分钟”、劳模工匠“五进”宣讲260余场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线上知识竞赛,2.2万余人次参加。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辟“工人先锋”专栏,讲好职工故事,工会故事。在学习强国、中新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平台刊发文章193篇。
建强文化“高地”。举办全市大型职工原创文艺汇演展播、“清廉说”职工屈原诗歌朗诵大赛、职工水上运动会、“班组荐书”等系列活动25场次,2.5万人次参加。央视《道德观察》特别节目《开往春天的“货车”》,生动讲述了宜都市全国劳动模范李均服务群众、温暖一方的故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哪里,工会的基层组织就铺到哪里,实现了建党组织同步建工会组织。
织密工会组织网络,延伸工会组织触角,夯实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实现对小微企业、流动分散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的有效覆盖。全市25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建会率达100%,职工入会率达到100%。
率先组建全市化工行业工会联合会,18家化工企业、近6000名职工凝心聚力推动化工行业发展。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集中攻坚行动”,探索乡镇村级货运司机工会联合会等新就业形态单独建会33家,会员3500余名,建会率100%。155个村(社区)建立“小三级”工会。
各级工会干部开展 “破冰提能”培训30多场次。将基层工会工作纳入市级目标考核体系,印发《年度工会工作重点项目清单》,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对30个基层工会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8万元。对全市67家一级单位、77家二级单位全覆盖开展工会经费审计整改。
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职工之所难。宜都市总工会勇担社会责任,让“娘家人”温馨服务如甘霖雨露,滋润数万职工的心房。
持续擦亮“四季歌”品牌,筹资455.1万元慰问困难职工3043人、困难企业90家。服务全市“人才强市”战略目标,打造“宜工之恋”品牌,开展“线上+线下”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10余场次,意向牵手50余对。开展心理健康、公益培训、爱心托管等“你点我就送”精准服务50余场次。对口支援采购长阳、延安农副产品249.2万元。
加大“法院+工会+仲裁”诉调对接工作力度,受理职工劳动争议案件134件,调解成功116件,为职工追偿经济权益783万元。以“宪法宣传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等为契机,精准研判劳动领域风险,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对接职工需求,加大服务职工“微阵地”建设,按需布点,建设职工之家21个,职工书屋38个,爱心驿站11家,工会服务微站点74 家,爱心母婴室4个,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3个。
做实“七助”帮扶服务。制定并下发《市总工会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方案》,探索以网格工会进社区、组织全覆盖,“四季”活动进社区、关怀全周期,“五微”阵地进社区、建设全共享,“七助”帮扶进社区、服务全下沉,机制保障进社区、统筹全方位的“五进五全”工作路径。指导锦江社区建成爱心驿站、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微阵地,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楠管说唱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进社区等活动。
坚持工会工作“一盘棋”思想。工会干部实行专兼并用,分级管理,以奖代补。街道(乡镇)工会干部实现专职化管理,人员选派、考核管理由市总工会负责,锁定最低服务年限。企业、村(社区)工会工作者实现兼职化管理,工作成效由乡镇(街道)考核。对工作特别优秀的企业、村(社区)工会工作者市总在招录乡镇工会协理员时优先考虑录用。
在“小三级”工会建设上实行“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融、人员共管、经费共保”五措并举,全面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真正让“小三级”工会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同时,选定陆城街道十里铺村、枝城镇全心畈村、姚家店镇红湖社区、高坝洲镇文体中心四个先行先试区,按照“五强”目标全力打造“小三级”工会宜都模式。
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上,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让基层民主绽放光芒。积极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法律援助等机制。培育机械、建筑和物流行业集体协商典型,顺捷物流有限公司、饿了么等2个集体协商入选省级集体协商重点教学案例。培育宜昌市级集体协商示范典型 1 个。创建省级、宜昌市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十佳示范单位1个、示范单位5个。
开展“红领工匠”培育三年行动,建立“红领工匠”培育数据库112人,首批命名20名。采取分类双向培育方式,引入导师机制,通过工匠室创建,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红领工匠”培育工作若干措施》,兑现褒奖优先、停车服务、文旅服务、医疗休养 10项激励措施,营造人人争当“红领工匠”的良好氛围。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先后举办全市“中国梦·劳动美”五一劳动竞赛、“桔子红了富乡亲”柑橘文化节、“希望的田野上”全市斗茶大赛、首届乡村农家乐厨艺大赛、“双创园”杯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大型劳动竞赛,各级工会开展行业技能竞赛200多场次,4.2万余名职工参与,打造了“金牌工人”大比武、“先进班组”大竞赛等生动场景。
表彰宜都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0名,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宣扬典型、树立榜样,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推荐选树全国、省、宜昌市级各类先进典型38个,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宜都供电公司获评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李龙清、曹光兆被表彰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宜都市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华美停车管理中心中央值守班组获评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职工薛波获评宜昌市最美职工,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厂聚合工段运行三班等7个班组获评宜昌市工人先锋号。
开展“向往生活·清凉一夏”宜昌职工四季游夏季主题活动,成立“当枝松宜”职工疗休养和四季游合作联盟,签订合作协议8项,举办活动5场次,相关经验在中新网、湖北日报推介。
职工出卷,工会答卷。接下来,宜都市总工会将牢固树立“干就要干成一流、做就要做到极致、打就要能打硬仗”争先进位意识,勇担时代使命,践行责任担当,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更加精彩的“工”字答卷,为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