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刘启梅)8月11日,市农业农村局在姚家店镇新桥河村一组高登绪家玉米地组织召开玉米机械化收获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来自10个乡镇(街道)农技员、农机技术员、秸秆收储综合利用主体等近100人到现场观摩。
机收现场机声隆隆。收割、脱粒……经机械作业后,粉碎的10cm左右玉米秸秆均匀平铺于地面。秸秆打捆机紧随其后,将田里的秸秆捡拾个干净,瞬间功夫,一个个长方形的秸秆捆便整齐有序地林立在金灿灿的田野中。
“以前的玉米秸秆,处理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着焚烧污染环境和乱堆乱放等一系列问题。今年合作社大力推广机收玉米秸秆打捆回收,不仅实现了资源再利用,也从源头上避免了相关问题的产生,让群众更满意了。”见此情景,姚家店镇副镇长高开荣感慨良多。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前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从元鼓励各地将农机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紧密结合,高标准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高质量完成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收储的秸秆将作为养殖场饲料,以此实现秸秆循环利用”,融兴农业专业联合社社长张宗华向与会者介绍道,秸秆揉丝打捆后,柔软无硬核,提高了适口性,便于牲畜消化吸收,更有利于秸秆离田、搬运、贮存,“截至目前,我们社已开展机收玉米作业1100多亩,收储玉米秸秆1600多吨,预计收获水稻1000多亩,收储稻草1000余吨。”
“以前无处安放的秸秆,如今成了‘香饽饽’。”市农业生态环保中心主任周帮国接过话说,全市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想办法、找出路,出台补贴政策,激发了企业和农户回收秸秆再利用的积极性,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同时,积极构建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拓展了秸秆多元化利用能力,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让农作物秸秆从昔日“生态包袱”变成了今日助农增收的“金色财富”。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