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我市设施渔业总规模达150万立方米

2024-11-11 08:59   三峡日报  

鱼儿住进工厂 鱼苗“以养定种”

三峡日报讯(记者 揭兴伟,通讯员郑朋、严世杰)记者从11月8日召开的“发展设施渔业 打造渔业发展新引擎”宜昌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走渔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设施渔业,有力推动了全市渔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全市以池塘“零排放圈养”、流道、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为主要模式的设施渔业规模达到150万立方米,是“十三五”末的3倍,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设施渔业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产业,通过集成现代工程技术、机电设施和生物手段等高新科技成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营造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水体环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远高在会上介绍,设施渔业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需建设相应养殖、尾水处理和配套设施。在全市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背景下,我市对新建的设施渔业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研究表明,设施渔业养殖的鱼类没有“土腥味”,吃起来口感更好,与传统养殖相比,其水产品肌肉硬度、弹性、黏聚力、咀嚼度分别提高10%、32%、17%、30%。与鱼肉鲜味有关的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等4种氨基酸含量,分别高出12.9%、15.8%、19.7%和25.95%。

近年来,我市设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鲟鱼作为宜昌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宜都清江鲟鱼谷项目建成的4.5万平方米渔光一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

市水产部门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2018年,全市首个池塘“零排放”圈养基地在枝江建成,亩产量是传统池塘养殖的4倍,《绿色高效池塘圈养关键技术研发和模式创建与应用》被提名202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市水产部门主持和参与编制省、市两级地方标准8个,初步建立了不同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了设施渔业标准化养殖水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获评2023年优质省级地方标准。

眼下,我市正在开展的设施渔业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示范有工厂化鱼菜共生养殖、全自动投饵、鱼类暂养提质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运用,促进了设施渔业加速发展。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透露,近年来,宜昌水产部门坚持苗种先行,根据设施渔业特点和宜昌本土生物资源,“以养定种”为设施渔业提供优质苗种。全市年繁育鱼苗超15亿尾,年生产大规格苗种4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为设施渔业名特优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秉承生态、健康、绿色、安全养殖理念,我市水产部门着力打造设施渔业高品质水产品养殖基地。预计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21.58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名优鱼占比达到50%以上。

(来源:三峡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92/202411/9b65190dae817e2a50016643c6676a34.pn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BQbt4SYkpe34MTZo","timestamp":1752007276,"signature":"0aaa74d2a2f09831886c6dd4b27bc61d699e57e2","link":"https:\/\/m.hbyidu.com.cn\/p\/69455.html","desc":"\u9c7c\u513f\u4f4f\u8fdb\u5de5\u5382\u9c7c\u82d7\u201c\u4ee5\u517b\u5b9a\u79cd\u201d","title":"\u3010\u4e09\u5ce1\u65e5\u62a5\u3011\u6211\u5e02\u8bbe\u65bd\u6e14\u4e1a\u603b\u89c4\u6a21\u8fbe150\u4e07\u7acb\u65b9\u7c73","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