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美丽的学堂。外观布局,内涵发展,精神风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均可冠以“漂亮”二字。北京来的专家也这么赞。

学校坐落在湖北宜都。整整十年,从兴办走向兴旺,我和百余名同事扎根此地,并肩奋进,培养和送走一批批学生。毫不谦虚地说,算得上这所宜人之校、育人之园的建设者、推进者和守护者。
当然,见证这一历史进程的,不仅仅有我们人的存在。教学楼、运动场、文化园、餐桌椅,甚至包括这方圆八十余亩地盘的花草树木、旗杆显示屏,都是感受学校腾飞、少年强大的灵魂之物……
令我赏叹的,还有校园中心那棵银杏树高高托举的鹊巢。
学校乃文脉之域、昌盛之地。这所校园的选址眼光独到,地势开阔平坦,毗城滨江邻乡;三万多平米的建筑群,不多也不少,东西南北连廊贯通,像幼儿园孩子手牵着手,抱团围坐唱歌、做游戏。采光、通风、疏散、撤离等诸多自然条件,评估一并考量;力避场狭人密、交通拥挤、低洼洪涝、环境污染等重大隐危,奠良基绝后患。
地选准了,房建好了,人配齐了,学校有了该有的样儿,下一步便是如何办出水平、如何创建特色、如何凝练文化、如何提质赋能、如何博得更多学童的欢心、如何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校园布局挺美。整体坐北向南,高耸的钟楼遥远可见,定时敲响的钟声余音绕城,向市民传播“学而时习之”的节奏。主体楼层不高却显宽敞,南北建筑群呈“井”字连状,其间空地与园林穿插。对标兴建的运动场、笔直的步行路和银杏大道分布东西两侧,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的理想乐园。阳光雨淋、风霜雪舞,师生活动场地宁静安逸。更让人心情愉悦的,是开窗见绿、四季有花的景。玉兰树、红叶石楠、鸡爪槭等园林观赏树种遍布,翠竹、水杉、小叶樟、爬山虎随处可寻,还有蜜柑、甜柚、石榴等本地盛产的水果树,面积更多的是鲜花和草丛。春夏桃李、杜鹃、紫薇,秋冬丹桂、月季、菊花和红梅。
鸟儿似乎也格外青睐这块风水宝地。它们已不满足欣赏这里快乐的小人儿,还有那疯长的可供觅食的草丛,抑或饱餐后在树上自由地飞来飞去,而是选定校园西侧的一长溜高高的银杏垒巢而居。
筑巢艰辛。城里取材远比乡村劳累,鸟儿每天要用嘴和爪子无数趟搬运,像人类建房、像园丁修枝、像教师传道,点点滴滴困顿于细节。银杏大道一头接着食堂,一头连着校门。这片区域西侧无高楼遮挡,特别是在冬日正午后,迎来西晒的暖阳。好多年,我们习惯午餐后沿此段散步或驻足停留,观赏道旁多株银杏的树杈上安有球状的鸟窝,估计是一些麻雀、八哥、燕子或斑鸠之类的小鸟们的栖所。
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本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不知何故,后来这些鸟窝逐渐淡出,是暴晒雨淋或被大风摧毁,还是遭人暗算,或许原因复杂多重叠加。毕竟这里空旷少了抵挡,风雨袭击的频率被推高。每至寒冬叶落,小小鸟窝更是暴露在光秃秃的树丫上,享受日光温暖的同时,也会增大自然强拆的风险,还伴有顽童摇树砸窝的可能。
脆弱经不住折腾,强大离不开呵护。喜鹊便是生存的高手。
四年前,两只喜鹊选择低中年级两栋楼之间,一株八九米高的银杏树搭起爱巢。起初那一年初夏,巢还是雏形并不大,或许原材料不够,或许鸟两口太累,建建停停。后来银杏叶密布,没法观察到树杈里的动静,只是常见喜鹊叫喳喳地飞上飞下,偶尔发现它们用嘴或爪子搬来一些树枝,还有毛绒绒的线团和泡沫块之类。再到冬天,厚厚的树叶退尽,待人们穿上棉衣时,才注意到鸟巢真的变大变厚实了。
喜鹊筑巢的那年秋天,小弢满六岁入学了。生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的弢儿逗人喜爱,没多久被不少伢亲热地呼为“弢哥”,课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习惯这么叫他。弢哥所在的七班教室,就在学而楼二楼东侧,下课观风景,他和小伙伴时常遇见忙碌的喜鹊身影。
喜鹊灵动,瞧上去它们也爱跟孩子互动。谁冲它嚷嚷或拍拍手,它会张望迅疾地回应,每次抓紧树枝脆叫几声,长长的尾羽还抖动几下,似乎警告娃们别惊扰它。喜鹊具有防范天性,它们筑巢选址在建筑群院内,用弢哥的描述是“井”字里面漏滴了一点墨。而且,银杏树靠近封闭式楼梯,近观通透却隔着玻璃,既防风雨又防人为拉扯树枝;更聪明的一点,便是银杏树叶冬日脱落、夏日覆盖,冬暖夏凉。
转眼四年过去,小弢已升入四年级。教学楼换了,由过去的学而楼换成现在的日新楼,但仍距托举雀巢的银杏树很近。辗转一千四百多个日夜,树更高了,鸟巢也变大了,冬天的阳光下,这道风景更为亮丽。弢哥所在的班级位于三楼,有时调位窗边抬头可见鹊巢。
小弢的妹妹乔乔也进入启蒙年级,刚入学半年。像哥哥一样,乔乔也很爱鸟、爱家、爱妈妈。与弢哥不同的是,乔乔爱哭,不是受委屈、挨批评那种哭,而是大事小情一为难、一着急就哭。开学好几周,老师发现这娃与同龄孩子明显不同,认读、书写、识记全跟不上,比如学拼音,声母翘舌“zh、ch、sh”与平舌“z、c、s”分不清、读不准,也写混淆。老师一问乔乔就哭,没办法请来母亲才知真相。
乔乔妈妈说,女儿患有先天性发育缺陷,三岁才学会说话、走路。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既然她选择了这个家,就是天赐你的宝贝。为了让娃顺利上学,母亲毅然辞掉工作,家里省吃俭用,送乔乔上宜昌去武汉频繁做康复治疗。为母则刚,妈妈留在家里全心守护乔乔,直到孩子能正常说话、能适度运动,那种付出没有谁能揣摩得到。
“妈妈,我看见喜鹊喂食幼鸟了!”春夏时节,弢哥回家兴奋地报告,并向母亲和妹妹绘声绘色地描述,校园喜鹊怎样叼回虫子投食的情景。妈妈似乎有些触动内心,感受着儿子的欢心时有点鼻酸。
身边人和教过他的老师都知道,小弢是个乖巧实诚的孩子,嘴特甜、心特善,情商很高,就是学科考试成绩不那么理想。爸爸长期在外地务工,弢哥随妈妈和奶奶在家里学习生活,有时还要帮着照看妹妹。从乡村走进城镇,他慢慢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成为花园式小学的一名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优秀学生的“磁场”效应,还有学校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好少年”“少年环保使者”等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引导弢哥渐渐懂得讲文明爱护环境与读书算题同样重要,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做一名合格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深秋的一个午间,弢哥和妹妹乔乔趴在楼梯的台阶上,隔着钢化玻璃观察鹊巢的动静。很久了,只见一只翅膀和腹部生有白色羽毛的喜鹊偶尔钻进巢穴,兄妹俩睁大眼睛边看边问:“怎么了,还有一只是不是生病了?要不就是喜鹊妈妈在窝里负责孵小鸟?”
想着鸟妈趴窝孵鸟,小弢的右手正在衣兜里摸着两颗红红的车厘子。这是他早上从家里特意为老师带来的,一共挑选了十颗,红得发紫,饱满圆润。上午有八颗已分别送给数学、英语、科学和美术老师,剩下两颗是留给班主任语文老师的,这天她外出参加活动。弢哥知道车厘子营养丰富,可以延缓衰老还能补血,老师吃最合适不过。
下午第一节课后,小弢瞅空找到返校的班主任,悄悄塞给这位女教师一颗被手捂热的车厘子,羞羞地说:“老师,本来给您带了两颗,可有一颗被我捏软了破了,后来实在没忍住就吃了……”
“没事,感谢弢哥一片心意!”说着,老师激动地拥抱了他。
其实小弢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只是妈妈少与老师透底。曾经在二年级下期的时候,老师为他上不去成绩而犯愁,主要是担心家长不满意追问。一次家长会后,弢妈跟数学老师透露,儿子生性愚钝,除了搞学习有困难,其他都很正常;上幼儿园别人家孩子跟着老师读唐诗三四遍就能记住,弢哥诵读到半夜不一定会背,做数学更费劲。
弢妹乔乔老爱哭,眼下一年级老师同样焦虑,主动跟乔乔母亲联系,才明白家长的用意。原来,这位坚强的妈妈没有事先跟老师(也包括其他人)说明孩子的情况,目的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家孩子有什么“不正常”,而影响他们正常地教育学生。至于孩子的学科成绩,家长并不是特别在意,只要两宝进步、乐观、健康她就很满足。

老师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是爱,是落实因材施教的大爱。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娃,一所学校两三千娃,涉及千家万户,要是拿同一标准的尺子测量,那是难以量出水准的。就像这鸟巢,有的独门独户,有的却是一个紧挨一个的“高层建筑”,跟叠罗汉似的摞在高高的枝杈上。巢穴外观精不精美并不重要,有成双成对的喜鹊从巢里钻出来,在树枝上蹦来跳去、旋舞歌唱,一会儿展翅飞向蓝天,一会儿轻落枝头休憩,那种美妙的景象才是真正的希望,才算最为重要。
又逢期末检测,班主任故意逗小弢,笑问:“弢哥,期末语文测试准备好了吗,夺七十分有没有信心?”
“报告老师,七十分没有把握,争取得六十分吧!”
“好的,加油!”班主任和小弢开心地击掌鼓励。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银杏树果实众多,历来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校园银杏四季变换,寓意学堂繁荣、学子芸芸。《诗经·鹊巢》早有记载,折射出先民对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银杏托举鹊巢吉祥如意,传递的正是坚韧与执着的精神。这里有被列为湖北省学校文化品牌的“青蓝工程”,这里有一以贯之表彰优秀学生的“三好十星”评价机制;这里是湖北省平安校园,这里是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里是国家级节约型示范单位……这所年轻的现代化学堂,当下已锁定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清廉校园、智慧校园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乐园。

学校拥有一个赋有生态和生命属性的大名——宜都市清江小学。(文中人名均为化名,且与图片中的人物无关)

潘祖德
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宜昌市散文学会会员,宜昌市职工阅读与文学创作“金书签”优秀会员。宜都市故事学会执行主席。作品散见报刊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