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记者 朱敏 通讯员 袁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涉及广大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巡察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宜都市委巡察办聚焦养老服务等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群众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确保养老待遇顺利足额发放,让退休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我今天是上门来看一下,您那个养老工资认证搞了没……”在陆城街道东风社区一医院宿舍,社区工作人员近日上门核查辖区老年人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情况,并向他们宣讲相关政策。
陆城街道东风社区居民刘孝祖笑容满面地说:“原来根本就不懂,也不知道(如何)认证,经过社区的网格员帮忙,我们现在可以自己操作了。”
“现在养老认证工作是一个蛮日常的工作,我们一般的都采取主动服务,就是每天一日双行,我们去了就会主动提醒他们,搞不好的我们就主动帮他搞一下。”陆城街道东风社区网格员李奎介绍道。
为保障基金安全,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以12个月为一个认证周期,退休人员每年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进行线上人脸识别完成资格认证,超过一个认证周期未认证人员会暂停发放养老待遇。此前,市委第四巡察组入驻市人社局开展常规巡察,通过查阅资料,统计了2022年以来12345热线数据,发现涉及“退休金一直没有发放”的咨询、投诉有13件。
“我们又走访了社区的部分退休人员,了解到企业职工的养老退休保险是有短信提醒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是没有短信提醒的,(因为)没有去认证,所以待遇就停发了。”市委巡察办第四巡察组副组长朱美雪继续说:“我们也认为‘一刀切’的(做法),因为别人没有认证就去停发,这种服务理念不是很好。”
为此,巡察组立即将此问题作为立行立改事项向市人社局交办,要求市人社局摒弃“一刀切”做法,建立“提醒——核实——停发”三级处置机制。
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主任杜应山介绍:“我们对12个月、一个周期内未进行资格认证的退休人员发送短信提醒,明确告知停发风险及补发流程,通知发放后未及时认证的,由社区网格员上门核查情况,对因重病、残疾等特殊原因无法进行认证的,启动容缺办理机制,确需停发的,及时告知本人和家属,停发依据和恢复途径。”
同时,市人社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协调各银行营业网点在接待退休老人办理业务时,提醒并帮助其进行认证。针对行动不便以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由村干部、网格员上门一对一帮助进行资格认证。截至目前,全市有1553名因未及时认证而停发待遇的退休人员,通过完成资格认证恢复待遇发放。
市委巡察办第四巡察组副组长朱美雪表示:“巡察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群众的获得感为工作导向,既解决群众的眼前难,更要堵塞制度漏洞,实现整改一件治理一片的效果。”
(责编:李忠益 刘娟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