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实验室 |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一粒种子的合力攻关

2025-06-04 14:42   长江云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使命任务。近年来,湖北持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涵盖农业、地球科学、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45家,总量居全国第四。今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了不起的实验室》,探秘这支“科创国家队”。今天的故事,我们从一份减脂餐说起。

在华中农业大学,这份色彩缤纷的“狮山健康餐”成为食堂新晋顶流,其中这份黑米可不简单。

用餐学生:它口感上比大米饭更有一些颗粒感,身边同学都挺喜欢吃的。

华中农业大学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罗云华:就眼前这碗黑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精制大米的8.5倍,升糖指数较白米下降37%,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

好吃还不长胖,这款黑米,是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新成果之一。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陈浩:我们搜集了全世界300多个黑米的地方品种,培育出来一个代表性的黑米品种华墨香3号。

短短三年时间,培育出一个全新品种,速度比传统育种快一倍,这首先来自实验室的技术硬支撑。2022年,湖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资源,重组后的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建成生物信息学、高通量测序等七大公共技术平台,每一个平台都配备了10人学科支撑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基因组育种平台技术人员 黄娟: 这个是我们基因组育种平台的自动化基因检测产线,从核酸提取到自动化建库为一体的,它24小时运转,可以完成超过2000份的DNA样品的建库,相当于20个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全天的工作量。

重组后的实验室还拓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方式。比如,眼前这台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机器人,通过光学成像,可以实现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批量体检,而它体内搭载的“作物植株表型检测系统”,正是实验室不同学科团队的集体智慧。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 王江林:我们团队有计算机的、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的,以及我们遗传育种的方面的团队老师和同学,通过这种有组织科研,更加有力地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在加速成果转化方面,实验室也创新机制,吸纳市场力量组成创新共同体,目前,实验室明确12家上市公司成为转化平台,从过去的一锤子交易的技术买卖,变为联合攻克市场痛点的技术盟友。2022年至今,实验室已完成成果转化61项,转化总金额超1.2亿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92/202506/30299e25acce0df34500e99ed538943b.pn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mL4BGTyzYtgyOlgp","timestamp":1751452991,"signature":"db89c97253638198ffd4e428ee15fbf1f0b546c2","link":"https:\/\/m.hbyidu.com.cn\/p\/76346.html","desc":"\u201c\u6253\u9020\u5177\u6709\u5168\u56fd\u5f71\u54cd\u529b\u7684\u79d1\u6280\u521b\u65b0\u9ad8\u5730\u201d\u662f\u4e60\u8fd1\u5e73\u603b\u4e66\u8bb0\u8d4b\u4e88\u6e56\u5317\u7684\u91cd\u5927\u4f7f\u547d\u4efb\u52a1\u3002","title":"\u4e86\u4e0d\u8d77\u7684\u5b9e\u9a8c\u5ba4 | \u4f5c\u7269\u9057\u4f20\u6539\u826f\u5168\u56fd\u91cd\u70b9\u5b9e\u9a8c\u5ba4\uff1a\u4e00\u7c92\u79cd\u5b50\u7684\u5408\u529b\u653b\u5173","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