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改集”“陆转水”“借港出海”等物流方案先后推出
三峡日报讯(记者陈克新、通讯员张红豆)近日,宜都港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1至5月,港口营收同比增长46.65%。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港口在长江“黄金水道”,正以“交通支点”为支点,撬动整个区域物流版图,从“中转站”变身“黄金站”。
在宜都港,12.5米的深水码头让万吨巨轮“如履平地”,智能化装卸设备24小时“待机”,动态船舶调度系统像“物流大脑”一样精准指挥。此外,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构建的“水陆联运”网络,让货物从宜都出发,可无缝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带,让宜都港从“交通节点”晋级为“战略支点”,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为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宜都港开启了“错位竞争”策略,推出了让长阳电解锰“散改集”、五峰重晶石“陆转水”、重庆重晶石“借港出海”等独家定制的物流方案,不仅为企业降本减负,更提升了航运效率,让宜都港成为周边企业的“首选搭档”。通过紧盯宜涪高铁、荆江航道整治等大项目,港口还“抢”来了40万吨增量货源。
业绩一路攀升的背后,是宜都港对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不断追求。港口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推出灵活多变的运输方案,以专业、高效的态度解决客户的“痛点”,与多家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面对港机制造企业的“巨无霸”设备,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开辟超宽通道、预留VIP泊位;针对中小钢企“散而小”的进口需求,推出了“门到门”的全托管服务。
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推动和服务下,港口正变身“流量入口”:黄砂进口、抛江石出口、钢材原料集散……这些战略物资的汇聚,让宜都港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物流CPU”,这背后,源于“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了物流枢纽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的转型。
从营收增长到品牌“出圈”,宜都港的“逆袭”之路是交通运输部门聚焦支点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个港口必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