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学都讲”是宜都市一项创新性的理论宣讲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宜学都讲·有理有剧”第二届百姓宣讲大赛,宜都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通过“理论+文艺"的创新模式,在全市掀起学习热潮。

活动于今年四月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层层选拔,32组宣讲员脱颖而出,分语言类(16组)与文艺类(18组)两大赛道展开复赛角逐,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百姓话”传递“时代声”!



从基层工作人员角度出发,通过讲述工作中与老百姓接触的小故事,来展现党的创新理论对老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彰显现代农村的幸福生活。

通过讲述宜都市楷模、最美志愿者胡斌及其志愿团队的动人故事,展现普通人以点滴善意汇聚成社会大爱的温暖图景。

从《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从岳母刺字到曾国藩家书,宣讲人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意义。
《以岐黄薪火映初心 用仁术仁心谱华章》

通过数据与案例,讲述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突出中医药现代化转型,展现中医的人文关怀与技术革新,并突出干部群众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建功支点建设中的昂扬风貌和火热实践。

展现了劳动模范、一线电力工人余池春把“实干为人民”的信念刻进杆塔,将“服务见真情”的誓言融入电流,奋力绘就出山乡的光明画卷的感人故事。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生动展现了青年干部扎根乡村、助力振兴的奋斗历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的使命担当。

讲述了一名财政青年眼中的财政,结合宜都财政发展与自身实际经历,不仅阐述了财政是平衡供需等宏观概念,更展现出了财政人的奉献、创新与担当。

将反“四风”与窗口服务深度融合,彰显新时代青年干部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强国建设、支点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坚定决心。

以基层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主角,通过“先锋本色”“革新力量”“共育初心”“星火燎原”四个篇章,刻画了党员教师在校园建设、课程创新、家园共育中的担当与智慧。
《“三新”赋能,绘就文明华章》

以“二人讲”的形式讲述全市如何以新思路、新路径、新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制度、共治、文化“三引擎”持续跑好文明马拉松!

当我们掀开1957年的风雪扉页,一条以钢钎铁锤锻造的“人工天河”正穿透时光奔涌而来——它不仅改写了八万亩旱地的命运,更以撬动时代的支点姿态,在历史长河中矗立起精神坐标!

以“强国复兴有我,支点建设正当时”为主题,讲述在实现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宜都文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文旅人我们该如何在现有的成就中走向更好的未来,明确“支点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分别从干部培养、基层党建、人才服务三个维度,用三个小故事诠释了新时代组织工作如何通过夯实服务支点、聚焦主责主业,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强堡垒,彰显了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使命担当。

以"跨越""生长""守护"三个关键词为主线,展现了市纪委监委如何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监督执纪全过程,彰显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以科技创新提升监督质效的使命担当。

从茶叶合作社的陈宇、蔬菜基地的杜永军,到电商领军人周祥玉,宜都的“乡村CEO”们以实干书写担当,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激励青年干部投身强农事业。

幸福渠孕育出“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宜都不可分割的精神力量。如今,幸福渠历经岁月仍生机勃勃,激励着宜都人民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创造无愧于先辈的时代伟业。



作品生动展现了诈骗分子如何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实施诈骗,警示观众要警惕"神医"陷阱,在嬉笑怒骂间开展了防诈骗知识宣传。

市公安局原创歌曲,缅怀因公殉职民警胡钦春。作品将个人奉献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在缅怀中见传承,唱响了新时代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

短剧围绕聂家河镇的一对夫妇展开,他们的三名子女因赡养问题闹上法庭。最终,一家人在法官调解下重归于好,齐心协力经营家庭农场,日子越过越红火,深刻诠释了孝道如茶、家和万事兴的主题。

根据歌曲《南泥湾》改编而来,依托开国上将贺炳炎将军出生地江家湾村,结合江家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的过去,对比现在“脱胎换骨”的江家湾村。

运用三句半的形式讲述“湖北好人”邓昌雄的先进事迹。一把剪刀,一辆摩托,开出免费“流动理发店”,桃李芬芳,白首乡亲,热情服务跨越五十年。

以“清江畔的诚信之旅”为叙事主线,采用情景剧表演形式,通过“拾金之遇”“辩理之思”“寻主之暖”三个篇章,全景式展现清江小学师生在“金钱与诚信”考验中的成长历程与精神风貌。

以曲艺形式为乡村“画像”,既是对聂家河镇五村发展的生动记录,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鲜活实践缩影,兼具乡土文化价值与时代宣传意义。

以群口快板为艺术形式,生动演绎解放排洪沟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蜕变历程,彰显宜都人民团结自强精神。

通过“签合同”“普法开票”等情景演绎,讲述市税务局发挥“四员”职能,将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实现法治效应、社会效应和民生效应的有机结合。

以“列车旅行”为叙事线索,通过“助农销售强”“助农旅游旺”“助农育栋梁”三站旅程,全景式展现宜都职教“工匠蓝”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以“拆网箱、建鲟谷、兴文旅”为主线,用轻松幽默的方言韵律和生动场景,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鲟鱼产业与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

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通过看似戏剧化的婆媳矛盾,深刻揭示了家庭成员间相互包容、理解的真挚情感。在欢声笑语中,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孝道家风的传统美德,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节目以质朴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生动勾勒出莲花堰从传统村落,在城市发展浪潮中,敏锐捕捉机遇、乘势而上的奋进轨迹。

作品巧妙融合地域特色,通过新春战鼓、百强县领航等意象传递出踔厉奋发的时代强音,突出女性群体在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家庭文明建设中的巾帼风采,最终汇聚成“中部崛起看湖北,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迈宣言。

用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元素把近六年来改造老旧小区的艰辛、喜悦、变化成果分享给观众,展现全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紧密围绕宜都聚力支点建设,从工业发展、文化旅游、楷模精神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出发,通过相声的表演形式,将支点建设在宜都的实践生动形象地进行了刻画,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通过三句半的形式,展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宜都市容市貌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市民素质大幅提升。

通过诙谐生动的方言唱词与戏曲唱腔,宣讲乡村振兴政策,方言快板搭配锣鼓钹镲,将“计划生育”政策化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赢得村民点赞。
决赛晋级名单将于近日公布,
感谢所有宣讲员们的精彩呈现!
“宜学都讲”的舞台因你们而闪耀,
理论传播的道路因你们而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