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记者 向姝 关春玉)在高坝洲镇中坪村,61岁的金长伏虽左腿残疾,却依靠竹篾编制手艺,用四十余年的坚持编织出坚韧人生。
记者走进金长伏的工作室,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竹篓、筲箕、簸箕等竹编制品整齐陈列。伴随着电钻的轻鸣声,金长伏正专注地制作新一批竹椅,这批订单共有10把,等天晴后零售店老板拉走。
“钻眼、划篾,拿一筒竹子来,这么粗的可以划8块,有的可以划10块。(竹子有多)粗,我拿手里一看,就可以直接划,基本上一划就是差不多宽的。”说这话时,中坪村四组村民金长伏眼里带着点自豪。
这位与竹结缘的老匠人,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四岁那年,金长伏不幸患上骨结核,同年,金长伏的母亲也过世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疗,十四岁时,金长伏的病复发了,左腿因此落下了残疾。
“18岁就选择学篾匠,因为是手脚活,学了三年篾匠,如今61岁了还在做。”中坪村四组村民金长伏坦言,自己干不了重活,这门手艺成了养家的依靠,“只有做这门,赚点零用钱,填补下家用。”
凭借着刻苦钻研和勤学苦干的精神,他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的竹编产品做工精细、质量上乘、服务周到,深受顾客喜爱。他还主动搜集顾客意见并反复改良,制作的竹椅,接触面打磨得光滑无毛刺,靠背弧度也按人体工学进行了优化。
中坪村四组村民金长伏说:“枕头开始很多人提了意见,因为枕头高了,颈椎病睡了颈部疼,(所以)我就把枕头做平、做宽,他就不疼了。”
然而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传统竹编市场日渐萎缩。最困难时,全家仅靠妻子在罐头厂打零工维持生计。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金长伏重拾信心,开始改良产品工艺。他创新设计的竹椅,年销量近200把,产品远销周边县市。
“这坐得还蛮舒服,好多人(来)买,这附近的、远处的,(连)枝江、枝城的都在这买。金师傅做(的竹椅)质量蛮好,蛮过关。”中坪村四组村民陈万富的夸赞里满是认可。
村里也常定期走访,关心金长伏的生产生活状况。得知他有新做的竹篾制品,便第一时间在村组微信群发布产品信息,帮他拓宽销路。此外,村里还先后为他争取到公益性岗位、生猪补贴、医疗救助等政策支持。
中坪村网格员廖移坪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他能教授我们村里面一些年轻人,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然后对于他个人来说,我们村里面也会尽我们的所能,帮他宣传这些产品。”
“国家帮一把,自己更要争气。”这几年,金长伏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中境况也大为改善。去年,他家的房子完成翻修,整洁宽敞的客厅让竹椅有了更明亮的摆放空间。剖开新竹的脆响中,矮凳上的身影与满屋竹器融为一体,虽历经“风雨”,却始终柔韧不折、挺直向上,向着阳光生长。
“就想把生意做好,货越做越精,销售得越来越多,那是我最满意的。”金长伏手里的竹篾在阳光下闪着光,跟他眼里的劲儿一样,亮堂堂的。
(责编:李忠益 刘娟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