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城背溪

2025-08-22 10:15   红花套  

万里长江奔涌千年,在红花套镇留下文明的印记。这里,有荆门山的雄关诗韵、城背溪的史前密码、古码头的商贾往事、柑橘园的四季甘甜,还有骆宾王笔下的唐风遗响……

从楚塞烽烟到诗赋长廊,从远古先民到文人墨客,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等待讲述的故事。《寻脉红花套》文化专题系列,以五期篇章,带您穿越时空,触摸红花套的千年文脉。

首期,我们从“荆门山”启程,看李白笔下的“吴楚荆门第一关”,如何成为长江文化的地标;一起到“城背溪遗址”,找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探索长江文明的源头。

城背溪文化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属于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所代表的城背溪文化是湖北地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

城背溪文化因最先发现于宜都城背溪遗址而得名,距今8500-7000年以上,学术界把长江中游这一时空范围的新石器文明命名为城背溪文化。

城背溪文化不仅具有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较原始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国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文化特征,是湖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

中国是世界水稻种植的发源地,城背溪、红花套等遗址一系列早期稻作遗存,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吴家岗村史馆

城背溪遗址

城背溪遗址位于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五组,为长江边二级台地。核心区面积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

城背溪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的器物。出土器物器形简单,石器以打制为主,局部采用磨制,多以沙滩砾石为原料,主要有石斧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成型方法主要为泥条盘筑法、捏塑法,陶器器形主要有罐、釜、盘、钵、支座等;骨器有骨针等。城背溪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稻作遗存和牛角等动物遗骸,在国内外考古界有重大影响。

城背溪遗址的发现,有力的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始年代提早了1000多年,尤其是该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1000多年。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将城背溪遗址的发现称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新发现”。

今日的城背溪,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起点。循着先民的足迹,我们仍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从那斑驳的遗迹、珍贵的文物中,窥见农业与工业的早期雏形,叹服于先人的智慧与勤劳。今天,站在新时代的阶梯上,红花套镇以文化铸魂赋能,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强村富民新业态,铸就乡村振兴新引擎,续写更加灿烂的文化新章。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a/10092/202508/eef798fa704f7af2f1966a9c3eec9616.jpe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4oe4Y7ba5ubz8gi0","timestamp":1756111343,"signature":"9a572e3f1216b9b23b9317c1340ddf76d09b32c6","link":"https:\/\/m.hbyidu.com.cn\/p\/79279.html","desc":"\u4eca\u65e5\u7684\u57ce\u80cc\u6eaa\uff0c\u65e2\u662f\u5386\u53f2\u7684\u89c1\u8bc1\uff0c\u4e5f\u662f\u672a\u6765\u7684\u8d77\u70b9","title":"\u63a2\u79d8\u57ce\u80cc\u6eaa","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