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抗日英雄包森:千里击强虏 剑吼长城东

2025-07-21 09:13   新华网  

这是包森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7月18日电 题:抗日英雄包森:千里击强虏 剑吼长城东

新华社记者李浩

“使你们老人家为我牵心,这是我的不孝处,望你们老人家饶恕这次。”

“老实来说,我对我的志愿,情愿拿性命来卫护她。”

在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的包森故居,一封给父母的家书静静陈列,满纸流淌着包森忠孝难全的家国情怀,令参观者驻足动容。

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鲍真,其艺术形象的原型,正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一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7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多次被捕仍矢志不渝。

1937年3月,包森被派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他从延安随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辗转作战,后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任职期间,包森率部英勇作战,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歼灭日、伪军数百人,缴获枪支数百支。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日本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同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包森智勇双全,屡创奇功。1940年7月,包森率部设伏蓟县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骑兵精锐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

1941年冀东军分区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彼时,包森的大名在冀东一带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口角,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

包森上百次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负伤,但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河北遵化与日、伪军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从小就听长辈讲三爷爷抗日的故事,他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义无反顾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转战长城内外,跃马燕赵大地,点燃抗战烽烟,痛击日伪顽,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包森的侄孙赵珂说。

“家国担当”是包森用生命写就的家训。赵珂说,自己的父亲深受三爷爷的感染,毅然走向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解放兰州、宁夏剿匪等战斗,1950年,又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包森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在缅怀中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天津盘山烈士陵园、北京平西烈士陵园等地,建立了包森烈士纪念碑。

物换星移,精神不改。赵珂依然记得第一次前往天津盘山烈士陵园为三爷爷扫墓时看到的景象:包森墓旁的青松翠柏上系着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陵园工作人员说,那是学生们瞻仰后自发系在这里的。一年年过去,红领巾越系越多,远远看去,红艳艳一片。“那片跃动的红色,恰似英烈精神的星火相传。”赵珂说。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a/10092/202509/ae6f9c9d65575f4cf6bb334fc3be53c9.jpe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szHLlsBd5Z0NOKGO","timestamp":1758186565,"signature":"9b0a0f41a0303e0dd353db99cf0604cc68ca3aac","link":"https:\/\/m.hbyidu.com.cn\/p\/79800.html","desc":"\u8fd9\u662f\u5305\u68ee\u50cf\uff08\u8d44\u6599\u7167\u7247\uff09\u3002","title":"\u94ed\u8bb0\u5386\u53f2 \u7f05\u6000\u5148\u70c8\u4e28\u6297\u65e5\u82f1\u96c4\u5305\u68ee\uff1a\u5343\u91cc\u51fb\u5f3a\u864f \u5251\u543c\u957f\u57ce\u4e1c","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