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谭金晶)近日,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国著名三线建设研究专家徐有威,将其主编及搜集的部分三线建设研究著作,连同所主持的全国首个三线建设研究专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证书扫描件,捐赠予宜都市档案馆,相关资料将永久入藏该馆“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研究再添重要支撑。

徐有威教授参加“宜都三线建设档案搜集、整理与研究”座谈会
作为全国三线建设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徐有威教授与宜都早有渊源。2020年11月6日,他曾专程赴宜都,参加由宜都市档案馆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宜都三线建设档案搜集、整理与研究”座谈会,并实地考察焦枝铁路、枝城火车站、238厂等宜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宜都与三峡大学合作开展三线遗产研究利用提出重要指导性意见。

徐有威教授捐赠的首批三线建设研究成果
此次徐有威教授捐赠的资料颇具学术价值,既有其主编的《小三线建设——口述上海》《上海小三线建设在安徽口述实录》等代表性著作,也包含其搜集的《三线建设中的二汽》《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三线建设文体研究》等其他专家成果。这些著作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呈现了我国三线建设的壮阔历史与深远影响。

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
据悉,“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宜都市总工会于2024年5月在宜都市档案馆设立的专题研究平台,旨在助推宜都率先建成“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化枢纽城市”、打造“全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活化与利用县域示范区”。该工作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支持建设,是全国总工会与档案系统联合设立的少数三线建设专题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涵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中青年专家学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要求,2024年9月26日,宜都市档案馆与“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联合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的公告》,计划建立“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数据库”,深化三线建设学术研究与成果利用,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其中,拟建立的“全国三线建设学人数据库”为特色工作,将集中收藏、展示、宣传全国三线建设学人的研究成果,助力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活化与利用。
《公告》发布后,得到全国三线建设学术共同体的积极响应。复旦大学段伟教授、四川大学范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杨副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陆续捐赠个人代表性论著、手稿、调研照片、音像资料,以及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立项与结项证书、国家级荣誉证书扫描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陈君锋副教授还捐赠了该学报近年刊发的三线专栏系列纸质论文等。

全国三线建设学人档案库
这批研究成果的入馆,对于丰富宜都市档案馆的馆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遗产资源,深化全国三线建设学术研究及其遗产活化与利用,以及助推相关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有威教授简介
徐有威,男,1964年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198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与研究集成》(第1辑、8卷),合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10辑)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The China Quarterly》《Modern China》等中外期刊上刊发近百篇论文。在全国多家核心学术期刊主持三线建设研究的栏目。曾主持五次全国性三线建设学术会议,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合作制作相关三线建设的文献纪录片,同时策划相关三线建设电影的制作,还多次参与相关摄影展、纪念馆和博物馆建设。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