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多维施策破难题,“危险河沟”变“幸福河道”

2025-10-13 10:02   市应急管理局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江红艳)宜都市坐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形,全域溪河纵横,山洪灾害易发多发。近年来,该市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要求,从机制建设、工程补短板、宣教保障三方面协同发力,全力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建机制强体系,打牢防治“基础桩”

为破解山洪防御“责任散、预警难”问题,宜都市率先从机制层面破题。一方面,该市全面梳理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工作清单,构建市、镇、村、组及网格多级包保责任体系,分层级、逐对象明确防御职责,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创新建立“雨前提示、雨中提醒、靶向预警”递进式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同步完善应急联动流程,通过精准监测预报为防御工作争取主动。

在此基础上,宜都修编形成“一市一预案、一镇一预案、一村一预案”的全域防御预案体系,为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山洪应对提供清晰行动指南。同时,投入约200万元开展属地河流与山洪沟暴雨灾害复盘推演,完成9个乡镇59个沿河村落、159个沿河村组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技术数据支撑体系,从责任、预警、预案、技术四个维度,夯实山洪防治基础。

补短板强弱项,筑牢防御“安全堤”

针对近年特大暴雨灾害暴露的防洪防灾短板区域,宜都市以工程建设为抓手,靶向消除风险隐患。该市先后推进河道行洪达标、堤防提档升级、小微水体治理等工程,持续推进解放、洋溪、裴饶冲、申家溪等山洪沟系统治理,同步开展“两山夹一冲”的拖溪、跨多镇多村的新桥河等多处小流域综合治理。如今,这些昔日威胁群众安全的“危险河沟”,已蜕变为集防洪安全、农业灌溉、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幸福河道”,成为生态与安全双赢的治理典范。

在科技赋能方面,宜都高标准建成市级防灾减灾辅助支撑平台,在重点镇村建设微气象台并布设25套“天气盒子”。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可实现精准预报预警,多次助力危险区域群众成功转移避险,将科技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防御能力,全方位提升山洪灾害应对硬实力。

重宣教强保障,夯牢防范“防火墙”

“防灾先防意识”,宜都市始终将宣传教育与基层保障作为山洪防御的重要抓手。每年市、镇两级应急演练均以山洪灾害避险转移为核心内容,常态化在雨天、黑夜开展重点村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拉练,通过“实战化”演练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借助广场宣传、竞赛活动、屋场会、湾组会等形式,将山洪防范知识送入千家万户,让“避险常识”成为群众“生活常识”。

为强化基层监测力量,宜都组建300余人的“多员合一”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由财政兜底保障每人每月100元工作经费,并开发应用“智慧减灾”移动终端程序,实现巡查监测数字化、高效化。此外,该市还争取专项资金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等项目,为镇、村配备应急物资装备,推动3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省、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让基层防御能力稳步跃升,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山洪防范屏障。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92/202510/d5ec019491c667c917f7cd914b6730e1.jp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KUO7ODWT2DIAx7Db","timestamp":1761643453,"signature":"49d33893130b229113814c8ebf6102646ead1c51","link":"https:\/\/m.hbyidu.com.cn\/p\/81124.html","desc":"\u591a\u7ef4\u65bd\u7b56\uff0c\u7b51\u7262\u5c71\u6d2a\u707e\u5bb3\u9632\u5fa1\u5c4f\u969c","title":"\u5b9c\u90fd\uff1a\u591a\u7ef4\u65bd\u7b56\u7834\u96be\u9898\uff0c\u201c\u5371\u9669\u6cb3\u6c9f\u201d\u53d8\u201c\u5e78\u798f\u6cb3\u9053\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