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优服务 护航民生促发展

2025-10-14 10:35   市人社局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董玥 刘国富)今年以来,市人社局聚焦重点企业(项目)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的双向痛点,以精细化服务,打出保用工促就业“组合拳”,既精准匹配企业紧缺的用工需求,也让群众炽热的就业期盼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靶向对接需求,搭建就业服务“连心桥”

优化供需对接服务。推行人社干部包联企业工作机制,组建由局党组成员及业务骨干33人构成的“人社服务专员”联企服务专班,主动对接联系规模企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20个,“人社专员”开展走访问需,深入摸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用工缺口,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发布企业用工信息35期。升级招聘服务方式,在筑牢就业招聘现场线下阵地的同时,倾力做优人社政策直播间、直播带岗等线上阵地,举办“春风行动”“夜市招聘”等招聘活动18场,举办“专场招聘”“直播带岗”“送岗下乡”等“小精专”线下招聘活动30余场,开展人社政策直播宣传讲解2场;开发“宜服务都就业”求职招聘线上服务平台,入驻企业835家,投递简历1970人次,全力促进用工就业精准对接。

校政企联动精准引才。针对东阳光、苏强格、兴发等30余家企业对优秀高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深化校政企联动,提前摸排省内外高校学科特色及毕业生所学专业等信息,推动企业岗位与高校毕业生专业精准匹配,让“人找岗位”变成“岗位找人”,着力提升人岗匹配度。今年来,先后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6场,为我市企业“团购”优秀高校毕业生280余人。并及时做好高校毕业生的上岗回访、政策宣传、政策兑现等服务,实现单一招聘向全周期、常态化的后续多元服务。为新入职员工开展政策宣传及职业规划指导3场,加快落实新招引人才乐业补贴、素质提升奖励等人才政策,发放“乐业补贴”714人833.2万元、“学历提升奖励”643人146.7万元;联合团委、住建等部门协助解决青年人才“住房难”“租房难”等急难愁盼,让青年人才真正安得下心,留得下来。

培训赋能靶向就业。围绕先进制造、康养托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技能培训需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吃上“技能饭”。围绕宜昌达门船舶、榕生时装、鑫桂圆食品、运机机电等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先后开展焊工、铆工、电工、缝纫工、烘焙等订单培训班7期,结业学员340余人,学员培训合格即可上岗就业;联合市民政局、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全市13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1期,培训养老护理员54人;引导宜昌科技职业学院在我市东阳光、兴发集团等公司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6期525人。通过项目式、订单式培训,既提升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又满足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

聚焦困难群体,播撒就业帮扶“及时雨”

精准摸排求职及岗位需求。联合妇联、残联等部门,为宝妈、残疾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就业意向专项调查,掌握其技能、空闲时间和薪资期望;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访谈,为24名登记求职残疾人建立详细档案,并对其身体、技能状况进行分级评估。走访中小微企业40余家,深度挖掘用工需求,成功收集并筛选出适合宝妈群体的岗位120余个;走访企事业单位161家,宣传社保补贴、吸纳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拓展适残岗位185个。

拓展多元就业岗位。针对残疾人、宝妈、长期失业人员等群体特点和就业需求,收集各类灵活就业岗位260余个,既有适配时间灵活需求的纺织类制造业类企业的弹性上下班灵活工时岗,也有适配居家就业需求的手工制作及居家设计岗,还有适配技能型群体需求的电商设计等新业态弹性岗等,覆盖了不同工作偏好和技能层次群体。举办“宝妈电商创业训练营”培训2期60人,成功就业创业12人。针对宝妈群体提出的“离家较近、时间灵活”就业期盼,在锦江社区就业服务站设立首个“零工车间”,组织社区大龄、宝妈群体开展藤条编织、手工球制作等短期技能培训4期90余人,并对接榕生服装有限公司提供如剪线头、穿球经等操作简单、时间灵活的计件工作,信息发布当天即吸引60多人报名参加。

全力帮扶上岗就业。举办“妈妈岗”专场招聘会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场,累计提供妈妈岗、适残岗8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2人。根据残疾人身体特点和市场需求,组织残疾人参加实用技能培训40余名。联合残联,依托社区、残疾人之家等阵地,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181名。针对大龄劳动者、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开展上门送岗、送人入企等暖心服务,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新桥河村二组40岁左右听力二级残疾的何亚丽,家有两个小孩,新桥河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送岗上门,帮助她成功入职康馨优养医院,在食堂从事厨嫂工作。今年“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为24名登记求职残疾人精准荐岗,成功入职12人。

整合平台资源,激发返乡创业“源动力”

夯实创业数据基础。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对在外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返乡人员、优秀人才及乡贤等开展信息摸排,动态建立三类数据库(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返乡人员创业意向数据库、返乡创业人员数据库)4万余人。结合“民生需求大走访”“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主动深入规模企业、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开工项目开展走访调研,收集整理返乡创业项目及平台信息,对有返乡创业意愿人员开展专班对接、项目落地等全流程跟踪服务。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加强部门联动,大力挖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富余资源,发布4批优质返乡创业推荐项目19个,并积极跟踪联系对接;围绕“产业用地、创业平台、融资渠道、用工保障、人才引进、职业培训、降本减负、创业扶持、住房安居”等9类政策,发布返乡创业政策大礼包2.0版。利用招聘会、招商推介会等发放《宜都市就业创业惠企惠民政策宣传册》2万余份。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实现线上“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开通返乡创业“一件事”,线上填写内容与线下办理相比大幅减少,实现了零纸质资料、零跑腿。支持打造荆楚返乡创业项目,着力构建“一区一基地四项目”格局,全力助推宜都鲟龙水街创建荆楚返乡创业特色街区,积极筹建宜昌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育省级返乡创业项目2个,市级项目2个。

营造浓厚创业氛围。聚焦返乡青年需求,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开展无人机飞手、电商应用、短视频直播、烘焙等“技能+创业”基础培训9期437人。组织42名返乡创业人士赴武汉大学开展返乡创业训练营活动,全面提升创业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素质。积极挖掘选树本地返乡创业典型,推选宜都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军为“宜昌市十大返乡创业宣传大使”。宣传“省级卫视播音员转身现代小农人主播”“智慧种菜杜大叔”“00后大学生返乡玩转服装厂”“深耕仪器机箱25年匠人返乡创业”等一批典型事迹,全面激发返乡创业热潮,今年新增返乡创业470人。

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稳岗返还“免申即享”。通过提取企业社保参保缴费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对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直接将资金拨付至企业对公账户,无需企业提供任何申报资料,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目前已为307家企业发放稳岗资金800.34万元,经测算,预计全年将为137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100万元,通过该项政策稳定就业岗位3.5万个,以真金白银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压力。

社保补贴“直补快办”。优化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经办流程,对首次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通过与市场监管、社保参保、脱贫人口国网系统等平台数据进行共享,对企业参保缴费、经营情况、企业员工身份等基础信息进行核查比对,将符合政策条件的直接纳入“直补快办”对象范围,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申报资料。按月为企业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目前已为吸纳505名就业困难人员的123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210万元,预计全年发放538万元。

吸纳就业“应享尽享”。通过“民生需求大走访”“人社政策进万家”、招聘会等活动,向企业群众面对面宣传解读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不断提高政策覆盖面、知晓率。不断优化政策申报流程,为吸纳650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群体就业的89家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75万元。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a/10092/202510/dbc4260cbe9950fabe2aaa58c44b923d.jpg
{"appId":"wxa3f2130b58c1cccd","nonceStr":"VdNeaoiAAcTVxa6g","timestamp":1761470956,"signature":"a240aaf9430a676dd60970a0b3541e8fde3de556","link":"https:\/\/m.hbyidu.com.cn\/p\/81174.html","desc":"","title":"\u7cbe\u51c6\u65bd\u7b56\u4f18\u670d\u52a1 \u62a4\u822a\u6c11\u751f\u4fc3\u53d1\u5c55","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92\/202302\/8ba5c45887b69fb951acda1dfc539f73.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