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谭晓雪)近年来,聂家河镇深入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山上片区聚焦“守底线、兴产业、促增收”核心目标,以土地撂荒治理为基础、产业带动就业为抓手、联村共建共谋为路径,通过“片区党委+村集体+主体+农户”模式,持续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实现“荒地变良田、产业促增收、联建谋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盘活土地资源,三措并行根治撂荒痼疾
立足耕地保护硬任务,以“应种尽种、稳产增收”为原则,通过“流转+自种+托管”破解土地撂荒难题,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
土地流转促规模。聚焦地势相对集中的田块,大力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通过召开屋场会宣传政策、组织意向主体开展实地考察、规范签订合同;引导主体在山上片区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发展半高山延季蔬菜、优质粮油等规模化种植项目。此次规模化流转不仅惠及40户农户,帮助农户稳定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更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当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村民自种稳基础。充分激发农户内生动力,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耕种自有土地,优先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南瓜、冬瓜、佛手瓜等劳动力投入较少,技术含量较低的红薯作物。同时与主体对接订单式发展,全面落实“三兜底”保障措施,以技术兜底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以销售兜底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以效益兜底稳定农户种植收益,持续激发农户耕种热情。
托管服务强保障。针对整户外出或无劳动力农户,探索推行“零托管”模式,由村集体牵头,引导农户自愿将闲置土地无偿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村集体整合碎片化土地160亩争取油菜轮作项目开展粮油种植,盘活了土地资源,进一步拓宽耕地利用途径,为村集体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壮大特色产业,三向融合拓宽增收渠道
以“产业兴”带动“就业稳、收入增”,通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种植、搭建务工平台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特色种植增亮点。依托半高山地理气候条件,重点发展延季蔬菜和道地药材,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白家淌村规模化种植南瓜100亩、黄心土豆150亩,并成功引进百部、麦冬等道地药材100亩,形成“四季有收、药菜兼营”的稳定生产格局;丁家坪村与凤凰池村协同发展,聚焦订单农业,联合种植线椒等蔬菜280亩,产销衔接顺畅;四村联合发展甜玉米200亩,错峰上市抢占市场。今年以来,特色农产品总产量已达90万斤,延季蔬菜与道地药材种植成为半高山片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主体引育强支撑。将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专业种植主体作为产业振兴的核心抓手,重点引入宜昌可也农业和鑫玖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支持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建设基地800亩,带动周边30户农户开展订单化生产。可也农业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实施辣椒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达30万斤,配套建设生姜、葱等原料基地30亩,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就地种植、就地加工”的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同时,鑫玖农业聚焦道地药材种植领域,开展百部、麦冬等品种标准化种植,进一步丰富区域农业产业的多元构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劳务就业稳增收。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与合作社的带动效应,持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通过参与田间管理、作物采收、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劳作,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共计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月增收超过500元,2025年1月至8月累计发放务工费用达80余万元。同时,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收取租赁费用、参与产业链条获取农产品销售分红等多种途径,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实现了集体与农户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深化联村共建,三联协同激发片区活力
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破解山上“规模小、资源散、能力弱”的发展瓶颈。
组织联建强引领。依托山上半高山蔬菜片区党委,强化对产业发展的统筹领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品牌”。片区党委召开专题协调会5次,解决灌溉设施维修、种苗供应、市场对接、劳务用工等问题10余个;有效解决丁家坪村种植技术不足和凤凰池村销售渠道有限的问题。
资源联享拓市场。运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共同宣传推介南瓜、黄心土豆、甜玉米、延季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对接学校食堂、本地企业等固定客户,构建“线上引流+线下配送”模式,举办“土豆节”,通过现场采摘、美食体验、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周边乡镇及城区游客200余人次,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
服务联动降成本。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整合农技员、农机手、种植能手等力量,为农户和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服务队配备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具6台,投入人力40余人次,完成服务面积500亩。同时开展农技培训3场次,推行农资统购,统一采购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标准化水平。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