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刘媛媛)金秋十月,稻谷飘香。10月27日,潘家湾土家族乡望洲坪村的数百亩水稻田一片金黄,迎来了丰收的关键时刻。田间地头,数台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来回穿梭,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描绘着一幅现代化的秋收图景。

“以前人工割稻,一亩地得忙上大半天,现在机器一小时就搞定,还能减少损耗!”正在田边看护的村民郑文浩笑着说。据该村党总支书记汪功安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对接专业农机服务团队,针对山区地势特点调配适配收割机,200亩得到“高山冷水米”高效采收。机器驶过,一排排水稻被整齐地切割、脱粒,金黄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路旁的运输车里,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还田。

作为高山冷水稻主产区,望洲坪村曾因地块零散面临机械化难题。今年村里提前规划作业路线,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确保农机高效运转。截至目前,收割进度已超80%,预计未来两天内可完成全部采收,较人工效率提升近20倍。
“机械化让‘冷水米’抢收更及时,今年亩产预计稳定在1000斤以上。”汪功安表示,从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既解放了劳动力,更让高山优质米的品质得到保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户致富筑牢根基。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