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陈茜 胡凤莲)“大家歇会儿!喝点水了就开始下一块田。”5月12日,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南冲村四组受大坪上,村民罗祥菊蹲在田间,将手中最后一株玉米幼苗垂直放入土窝中,细心用土壤埋好。望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嫩绿苗阵,她直起腰擦去额头汗珠,朝田埂上的同伴们高声招呼。
作为宜都市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王牌种植队”,罗祥菊与其他10名村民皆是“种地老把式”。仅一个下午,1.4万株玉米幼苗便在她们手中扎根这片曾荒芜的土地。曾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田垄,如今披上整齐的“绿毯”,焕发勃勃生机。
南冲村曾面临“土地困局”:老张公路沿线及村集体茶园周边近20亩荒地,因地势零碎难以连片开发。村“两委”曾多次召开会议谋划解决“盘活难题”,结合整改后的土地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在反复研讨中,甜玉米特色种植因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在众多经济作物中脱颖而出。为更好兼顾玉米幼苗的引进、种植等问题,村里与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
与传统的租赁田地种植不同,南冲村的土地盘活计划是由村集体提供田地,合作社提供幼苗、技术、人员,村集体从“被动收租者”升级为“主动经营者”,打破传统的“租地-种地”的二元结构,建立“村集体委托-合作社服务”的新型关系。不仅具有稳定性,还能推动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激发土地运营的积极性。
夕阳余晖下,已有近6亩的荒地穿上了绿色的“新衣”,剩余的荒地也将在不久后集体换上“新装”。这场由土地盘活引发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更探索出一条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多方共赢的新路径,让“荒地”真正变身乡村发展的“希望田”。
(责编:向姝 刘娟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