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李洋洋)8月29日上午,一名男子手握锦旗,走进宜都市高坝洲镇综合治理中心,锦旗上“群众利益无小事 高效服务显真情”的字样格外醒目。男子叫李正玮,专程从重庆赶来,只为感谢那位帮他终结两年赡养纠纷的“暖心调解员”。
“整整两年,我在宜都和重庆之间来回奔波,一家人都为赡养问题身心俱疲。” 提及过往,李正玮声音仍难掩激动,“没想到,‘老万’只用两天就帮我们解开了这个结。”
他口中的“老万”,是高坝洲镇综治中心“老万人民调解工作室”负责人万世平。这位62岁的调解员从宜都市公安局退休后,于2023年被返聘回基层,凭借三十余年群众工作经验与扎实的法律知识,持续为辖区安宁保驾护航。
今年5月,这起跨省家庭纠纷经红花套人民法庭委托转至万世平手中。接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各方当事人,多次登门沟通。“调解的关键不光是讲法,更要耐心听心声、解心结。”万世平说,“很多矛盾起初并不复杂,往往是长期积累的情绪让‘小事’演变成‘大事’。”
那段时间,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钻研民法典相关条款,仅用两天就厘清法律关系、摸清各方诉求,最终促成当事人和解。更让李正玮感动的是,调解结束后,万世平还主动协助对接民政部门,咨询救助政策。“我们多做一步,群众就能少跑很多路、少操很多心。” 万世平的话语朴实而真诚。
这样的“多一步”在万世平的工作中并非个例。两年来,他已成功调解家庭、邻里等各类纠纷200余起。凭借扎根乡土、善用乡情的工作方法,他被群众亲切称为“不说官话的调解专家”。“老百姓信服他,不仅因为他懂法,更因为他始终真心为大家着想。”高坝洲镇综治中心干部姚弘洋评价道。
一面锦旗承载着跨越千里的谢意,背后是基层治理者用真情、效率与法律守护万家安宁的生动实践。从“两年心结”到“两天化解”,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更映照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镇一线的深度扎根与鲜活实践。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