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粮油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鲁晖)近年来,松木坪镇积极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粮油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村村建社、社社联盟”发展方式,创新实践“联社+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村社一体新型经营模式,联村共建规模化发展粮油产业,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产业发展“有奔头”。
资源变资产,土地流转让村民“坐地收利”
观音桥村粮油基地
在松木坪镇粮油产业片区,徐家湾、观音桥、江家湾、泉水垱、彭家桥五个联建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稳定粮油种植面积5000余亩,既解决了当前农村无人种地的困境,又为合作社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奠定基础。
依托“联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机制,村民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得每亩35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还可参与田间管理、收割晾晒等环节,每亩可额外增收近600元。2024年,仅土地流转及务工两项,当地村民合计增收超200万元。
务工在家门,技能培训让群众“干活得利”
合作联社以“村社一体”为基础,做实社会化服务,实现全镇粮油种植、收割、加工、销售等服务全覆盖。
在粮油产业“耕种防收”各环节,合作社优先聘用片区内村民参与粮油种植、田间管理、收割晾晒等工作,鼓励有农机具的村民加入联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一天不低于100元标准发放务工工资。同时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农机操作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
去年来,合作联社粮油基地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余人,提供务工岗位2000余人次,村民务工收入人均超8000元。
产业联发展,项目联建让集体“发展得利”
打破村域发展壁垒,构建产业共建发展格局。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综合性改革等农业农村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各方项目资源,全力支持片区内产业基础设施和加工项目,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粮油加工厂
粮油基地烘干机
脱谷机
先后整合各级项目资金1300万元,在联建片区建成集烘干、仓储、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粮油加工厂和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禾香田园+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粮油产业科普基地,统一打造“松禾溢香”自主品牌。
江家湾村扩大飞地经济优势,积极争取衔接资金299.92万元在观音桥村建设松木坪镇粮油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除每年给江家湾村集体带来15万元租金收入外,还可进一步加速推动粮油产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粮油产业降本增效、促产增量。
2024年“松禾溢香”大米销售近50万公斤,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带动片区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20万元。
产销一体化,风险齐担让产业“长效得利”
合作联社通过组织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产销一体化。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以联社为主、村合作社配合开展社会化服务,把各村集体合作社分散的农机、农资等整合起来,做好供需对接,为粮油产业提供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控制机械化种植成本在500元/亩以内,推动“种上粮”向“种好粮”转变。
农产品展销中心
与各村合作社及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左右的标准进行保底收购,降低村集体及村民种植风险。同时全力构建“松禾溢香”精品粮油区域公共品牌体系,统一标准、规格和统一包装设计、工艺品质和销售渠道,积极对接商超和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打开销售市场,先后与200余家市场主体搭建长期合作关系,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如今,松木坪镇粮油核心片区稻田连片、长势喜人,与村庄、道路构成一幅“丰收景”与“共富图”。下一步,该镇将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初加工产业链,持续打造“松禾溢香”优质粮油品牌,让更多村民在抱团发展中分得红利,让粮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与“压舱石”。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