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女性全新的使命,她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各行各业绽放别样芳华,为新时代贡献着“她力量”。今天,我们将分享“傅阿姨”付丽华的“甜蜜”故事。
对付丽华而言,童年最香甜的记忆,莫过于过年时那一块金黄酥脆的花生糖。她或许从未想过,这缕深植于记忆中的甜,最终会成为她返乡创业、撬动百万市场的“金钥匙”。
在外打拼,心系故乡
1999年,从清江职高餐饮管理专业毕业的付丽华,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踏上了前往江浙一带的务工之路。从月薪400元的操作工做起,她不甘于现状,业余时间自学电脑,跳槽到模具厂做采购,薪资待遇有了显著提升。在此期间,她与经营早餐连锁店的丈夫相识相恋,婚后夫妻俩共同打理生意,生活稳定而充实。为了提升自己,她还通过成人教育获得了大专文凭。
在外打拼十余年,虽然收入可观,但心底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却愈发清晰。2011年,付丽华与丈夫毅然决定,先后回到家乡宜都,寻找新的开始。
返乡创业,寻味传统
起初,他们从小生意做起,售卖传统糕点。在摸索和积累中,付丽华发现,儿时记忆里那种纯粹、香浓的花生酥在市场上越来越少。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为什么不自己做,把这份健康、传统的美味带给大家呢?
2013年9月,投资不到20万元的宜昌傅阿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打产品正是花生糖、米子糖这些本土特色食品。凭借着真材实料和绝佳口感,“傅阿姨”的产品一上市便广受好评,订单纷至沓来,很快占据了宜昌本地7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15年春节,产品销量突破10万斤,销售额超百万元。
坚守品质,破局突围
“傅阿姨”成功的秘诀,在于对“健康”和“传统”的极致坚守。付丽华立志只做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生态食品。为了在无添加的情况下延长保质期,她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改进工艺,最终攻克难关。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当付丽华满怀信心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时,却迎头撞上了一堵冷墙。“你们名气太小了”“价格比普通糖果贵”——半个多月跑下来,她听到的几乎全是拒绝。眼看产品积压,走投无路之下,付丽华心一横:“既然没人愿意卖,那我们就自己摆摊卖!”
与此同时,她不断打磨产品,将原材料中的白砂糖改为糖度更低的薯糖,让口感不腻更酥脆;为迎合孩子们的口味,又创新地加入海苔,既改善风味又能补钙。在年货直销会上,改良后的花生酥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一炮而红”,越卖越火。
为解决花生酥季节性销售的难题,付丽华又将目光投向了土家族传统食品——酥月饼,成功开发出弥补淡季销售的又一爆款。如今,“傅阿姨”品牌经得起市场考验,四季畅销。
与时俱进,迈向新程
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偏僻老旧的厂房已难堪重负。2021年7月,付丽华下定决心,必须搬迁升级。她计划租下公路旁的新厂房,但光是厂房改造、设备升级和搬迁费用,预算就高达500多万元,而公司账面只有100多万。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宜都市委组织部主动上门,帮助她申请“人才贷”,一个月后,100万元贷款直达公司账户,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2022年初,公司顺利搬入5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面积扩大4倍,日产量提升至5吨。从最初六七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近30名员工、年产十几万斤、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的明星企业,“傅阿姨”食品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
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诚信经营,公司多次被评为宜昌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并于2022年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付丽华,这位从异乡归来的奋斗者,正用一块块香甜的酥糖,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新篇章。
从车间女工到食品公司的掌门人,付丽华的故事,就像她做的花生酥,香甜而有嚼劲。她把对家乡味道的眷恋,酿成了甜蜜的事业,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女性创业者的坚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块酥糖的成功,更是一份初心的胜利。
为“傅阿姨”付丽华点赞!
巾帼不让须眉
柔肩亦担重任
我们庆幸
有这样一群先进女性
发挥着社会建设“半边天”作用
我们也希望
更多女性同胞加入进来
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