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都市姚家店镇长岭岗村,80后高素质农民王娇丽凭着一股闯劲扎根乡土,从牵头成立合作社破解柑橘产业困境,到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增收渠道,她用实干成为村里乡村振兴的“领路人”,让曾经的“失管园”结出“致富果”。
建合作社,老橘园焕发新生机
长岭岗村以柑橘为主要产业,但传统温州蜜橘效益下滑,价格一度跌至7元一筐,不少橘园沦为“失管园”。
2019年,王娇丽看准“规模化、专业化”的破局方向,牵头成立“宜都小农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30名社员,租赁50亩老橘园与失管园启动改造。她带领社员推倒低产老橘树,改种爱媛果冻橙、纽荷尔脐橙等优质品种;对仍有潜力的失管园,推行科学管控提升品质。
为打消社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顾虑,王娇丽先学先试,主动参加农业培训掌握种植技巧,在自家橘园试验成功后,再依托合作社开办“田间课堂”,邀请专家围绕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授课。三年间,累计开展培训16期,覆盖960多人次。
在她的带动下,村民种管技术显著提升,温州蜜柑统收价从0.5元/斤涨至1.3元/斤,爱媛果冻橙热销价达8元/斤,全村柑橘品改面积超300亩,老橘园重新焕发生机。
改“莹山坡”,低效园变身“银山坡”
长岭岗村莹山坡有一片240亩的柑橘园,涉及21户农户,因长期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果实产量低、品质差,效益持续低迷。
依托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与技术积累,王娇丽组建专项技术专班,对这片橘园开展精细化改造。实施大枝修剪优化树形、推广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科学施肥提升果实品质……仅用两年时间,这片曾经的“低效园”就蜕变为“宜都市柑橘精品园”,相关事迹还被《湖北日报》报道。
如今的“莹山坡”成了名副其实的“银山坡”,不仅吸引在外务工村民回乡创业,还引得客商主动进村收购,村民发展柑橘产业的信心大幅提升,纷纷主动参与橘园美化、基础设施完善,昔日冷清的山坡变得热闹起来。
搭“云端桥”,农产品直达“餐桌”
产业要发展,销路是关键。王娇丽敏锐瞄准电商潜力,依托合作社成立“长岭岗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仅开通每日一趟的快递车,解决村民“寄件难、取件远”的问题,年均服务寄件200多件、收件100多件,让村里的“三留守”人员也能便捷收发物资;更重点搭建助农销售平台,推动土鸡、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上线,累计吸引上万名消费者关注,240名农户主动对接平台销售产品。
为让更多村民掌握电商技能,王娇丽手把手教种植大户拍产品视频、做线上推广,先后培养出20多个柑橘销售大户,8个脱贫户及10多名在外人员参与农产品带货。
“电商服务站+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长岭岗村的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效益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王娇丽依然常穿梭在连片的橘园里,她的目标很明确:继续带领村民把柑橘产业做精做优,朝着“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样板村” 的方向稳步迈进……(通讯员 王血红)
来源:云上宜都
一审:向姝
二审:李华
三审: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