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走进位于宜都市纺织路的博泽画室,一幅幅精美的素描、水彩、油画等作品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墙壁上,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画室负责人之一刘彦泽正独自坐在大厅中埋首创作。桌面上,一幅以彩铅、马克笔等多种画笔交织绘制的奥特曼半身像已初具雏形,细腻的笔触与精准的造型,展现出作者扎实的绘画功底与纯粹的少年意气。
今年25岁的刘彦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尽管学的是前沿艺术方向,他却对传统绘画情有独钟。2023年底,在天津工作半年后,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绘画的热忱,毅然选择回到宜都,与志同道合的高中同学共同创办了这间画室,执起画笔,延续自己的艺术梦想,也为家乡的孩子带来更优质的美育教育。
经过4个月的深入市场调研,2024年1月,博泽画室在刘彦泽家一楼改造的空间中正式开业。他们将客厅及两间卧室打造成三间功能各异的教室,分别用于素描、水彩及美育等课程的教学。走进教室,随处可见学生充满想象力的水彩作品、细腻的素描习作,以及他们对大师经典画作的稚拙临摹,每一幅作品都洋溢着纯真与创造力。
这正是他们对市场调研的成果,也是与常规美术兴趣培训机构的区别所在。“我们更注重认知启蒙和绘画工具的多元体验。”刘彦泽介绍,每周的美育课还会融入丰富的手工活动,如陶艺、黏土、拼贴艺术等,让美术课变成一场感知与创造的游戏。
每周课前,刘彦泽都会精心准备一位艺术家的生平故事与代表作,通过生动讲解与互动鉴赏,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埋下艺术的种子。同时,他会尊重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配色,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石榴籽可以是绿色,天空也不一定要涂蓝色,我会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美术兴趣培训机构更替很快,我们也紧跟社会热点,尝试引入河南省省级非遗猴加官等非遗课程,尽可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刘彦泽坦言,这种差异化教学也意味着更高的办学成本,无论是各种颜料的持续消耗,还是外出学习非遗课程,都需要更多投入。
但在追求教学品质这件事上,他们不愿妥协。目前画室共有60多名学生,3位老师可同时为3个班级授课。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指导,每班严格限定6人。不过,由于现有场地隔音不佳,三个班同时上课难免互相干扰。眼下,他们正筹划扩展空间,或在家中腾出更多房间,或直接租赁新的商铺,为孩子们创造更安静、更专业的学习环境。
“好在人社部门的返乡创业政策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刘彦泽介绍,“不仅没有房租压力,我们还获得了30万元的创业贷款和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目前申请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也已进入省级审核阶段。同时,人社部门还组织开展返乡创业技能培训、专项对接活动,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让我们能更专注、更踏实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赵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