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医共体”让群众更有“医”靠

2023-03-22 09:00   市卫健局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郑方春)作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市和湖北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宜都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推进医共体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积极发挥改革先行先试作用,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关键环节上求创新,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宜都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总人口36.73万人,有县级公立医院3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乡镇(矿区)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127家、民营医院4家,全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在职职工2425人。

试点前,全市医疗资源布局不尽合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为切实解决存在问题,2019年9月,宜都市委、市政府启动医共体建设,推动市、镇、村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了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医改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主任。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办公会,统筹部署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2021年,将原市一医院与市二医院合并,组建市人民医院,全力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医共体成立11个质控中心,推进业务同质化管理。出台《宜都市医共体双向转诊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转诊病种目录、转诊流程和考核办法,重点加强市域外转诊管理。医共体总院牵头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实施“区域药品使用目录+自行遴选药品”配备新模式,统一制定区域药品使用目录,基层医疗单位紧缺药品和低价不配送、集采不配送药品由牵头医院带量集中采购、集中配送。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2019年,在宜昌率先开展消毒供应集中保障,累计集中消毒供应18.3万件,有效降低了院感风险,降低了运行成本。完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独立设置“宜都市急救中心”,整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资源联网运行,14个急救站入网救护车21辆,配齐设施设备,实施车辆、人员、信息处理动态管理,建成“覆盖全市、协调统一、安全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大力推行“流动的医院、行走的医生”模式,为乡镇卫生院配备“移动服务车”10台,将检查检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提高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便利度。

建立技术帮扶机制。落实市直医院下基层帮扶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需要,安排市直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儿科等14个科室近40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才下基层帮扶服务。帮扶落实情况实行工作量积分管理,被帮扶单位开展帮扶效果评价,纳入绩效考核。四年来,累计提供义诊、检查、坐诊、指导等技术支援3000人次、查房2633例次、手术169台次,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强筋健骨”。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专科联盟,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实施“师带徒”传帮带,首批24名中医传承弟子已经毕业;巩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点对点”帮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国医堂,手把手带教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推进智慧医疗扩能






信息化赋能一网联通。投入7905万元实施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一个平台、两个数据中心、四大核心业务系统”总体框架,依托医共体信息化系统“一张网”,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市、乡、村142家医疗卫生单位实现信息一体化。群众通过互联网可选择宜都任意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分时预约挂号、门诊费用缴纳、住院预交金缴纳等。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共享,用数据打通医疗资源均等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系统支撑一站会诊。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和“远程影像中心”,24小时对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室的疑难心电图、影像数据做出诊断,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模式,保证心电影像诊断质量。2022年7月1日运行以来,“两中心”为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远程心电、影像诊断2900例,开展远程会诊217例。建立远程视频移动查房系统,患者不需转院即可实现医共体专家团队“床旁诊治”,根据病情发展需求,可通过安全方式将电子病历分享给国家、省级专家,便捷享受更加专业的诊疗服务。

大数据实现一键管理。建立并上线运行医院管理、病案统计、院感监测、质量控制、人力资源、合理用药等25个管理子系统,对医共体内的人员、科室、药品、耗材、项目5类目录实行信息系统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维护、统一发布、统一管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丰富的医疗健康知识库,为医生提供诊断规范、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知识智能推送等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赋能医生专业水平。通过加强智能监管,规范医护人员诊疗行为。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医疗机构病例、处方、消毒等数据,智能审核合理用药、院感消毒、废弃物管理等行为,识别超范围诊疗、违规开具处方药等20余种违规行为,实现实时监测、在线预警、远程监管。

通过医共体建设,全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由84.19%上升至92.54%,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4%,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由49.81%上升至68.15%,牵头医院下转患者数量占比由0.79%上升至1.29%,医保参保人员年住院率21.21%下降至15.49%。同时,医院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重大疫情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宜都也获评省级优秀健康促进县(区)。

(责编:向姝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