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委编办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扫描
“以前总觉得职能划分是纸上文字,直到真的下沉基层,才发现每一条职责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近日,宜都市委编办干部魏国梁在蹲点调研总结会上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自8月25日起,宜都市委编办聚焦“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与“编制资源优化”目标,选派5名干部到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聂家河镇等5家单位,以“全程参与、跟班实践”的方式摸清机构编制运行实情,在一线实现“干部成长”与“工作提质”的双向赋能。
此次蹲点要求干部融入蹲点单位的日常中。在宜都市综治中心,魏国梁同综治中心干部一起接访、记录,参与矛盾调解,见证“1+6+N”工作模式如何打破“多头管理”壁垒。在聂家河镇经发办,邓俊杰随工作人员走访明亮生物科技公司,解决企业电力扩容难题,感受基层服务“企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效率。
蹲点中,宜都市委编办干部既看实情,更学方法。赵易菲到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第一件事,便是参加月度工作分析会,总结8月工作,部署9月任务,“忙而不乱”是她对这个部门的最初印象。
宜都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分优先级、抓衔接点、联内外力”的统筹方法,把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原来真正的统筹不是‘包揽所有’,而是‘分清主次、善借外力’,这样才能在繁杂事务中理出头绪。”赵易菲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心,新入职干部房兆斌参与到清江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建设项目中,从会议纪要措辞,到核对产业报告数据,再到完善景区调研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让他看到了“严谨”二字的具体模样。
为了让调研更具针对性,该办干部提前梳理乡镇改革方案、部门“三定”职责;调研中通过“同坐一张办公桌、同走一条服务路”,收集机构职能衔接、编制适配性等第一手问题;调研后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推动机构职能优化、编制资源调配精准落地,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的实效。
调研总结会上,5名干部梳理出问题清单,并结合实践提出 10 余条建议:“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应当将清单执行落实与做实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社会工作部作为新成立部门,需进一步梳理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职责……”
“调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宜都市委编办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职能交叉痛点,细化部门职责边界以避推诿。紧扣发展需求,向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倾斜编制资源,筑牢宜都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根基。
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赵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