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出台激励政策兑现知识产权奖补资金九百多万元
三峡日报讯(记者陈克新、通讯员黄菊)10月13日至15日,以“专利转化运用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辽宁大连举行,吸引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317家企业参展。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精彩亮相,成为生物医药展区的焦点。同期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该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这是宜昌市首次斩获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湖北省时隔8年再度捧回这一桂冠,充分彰显了宜都在专利培育方面的突出实力。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近年来,宜都市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运用为核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支撑,夯实创新基础。宜都市出台系列激励政策,通过“真金白银”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累计兑现各类知识产权奖补资金944万元。截至目前,宜都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5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12件,有效注册商标5077件,包括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商标8件、湖北优势商标8件。
如何让“知产”变“资产”,让“资产”变“动能”,宜都搭建桥梁多维赋能,推动成果转化。2024年以来,共组织专利转化对接活动9场次,吸引200余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参与,促成212件专利成果落地转化。针对企业融资难题,建立“政府+金融+担保”风险共担机制,通过6场政银企对接活动发布授信白名单,累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5亿元。
同时,宜都多举措织密立体防护网,保障知识产权,在全省率先推行专利侵权纠纷线上全流程办理,实现立案、审理、送达全程数字化,将平均结案周期从90天压缩至40天,2024年案件裁决结案量居宜昌第一,全省前列。基层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在10个乡镇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综合窗口,让企业维权“就近办、高效办”。
宜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此次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专利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